说文学

作品数:404被引量:15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黎千驹雷达张贺军周娟郜元宝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南昌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告别崇高:论新时期小说文学中的皮肤病书写
《临沂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22-33,共12页高家鹏 
皮肤病是西方现代派经常利用的创作资源,新时期小说作家将其吸收进文本创作中。在文学视域上,新时期小说文学通过“造物性”书写,利用皮肤病的病理机制深化了写实力度,摆脱了对崇高思维的局限。在哲学视域上,作家在皮肤病书写中构造了...
关键词:新时期 皮肤病书写 “造物性” 宗教 道德 
从一头雾水到豁然开朗,这套AR童书打开编辑视野——《沈石溪画本·融媒体出版工程》编辑手记被引量:1
《中国出版》2023年第S01期216-220,共5页何晓青 
通过AR技术的呈现,《沈石溪画本·融媒体出版工程》中的狼、鹿、棕熊、象、豺、斑羚等动物成功地“动起来”,带给读者别开生面的阅读体验。作为国内首套儿童文学领域的融媒体出版物,在编辑过程中,我不仅经历了一场动物小说文学盛宴的熏...
关键词:融媒体 编辑手记 沈石溪 阅读体验 融合出版 AR技术 童书 小说文学 
运河边的“烟火气”和“烟水色”——示以汪曾祺小说文学图谱
《唯实》2022年第10期88-91,共4页刘恋 
江苏高校社会哲学科学研究项目“运河文化传承与城市历史景观再现——以汪曾祺运河城市(扬州)文学图谱为中心的研究”(2020SJA2381)的阶段性成果。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里程数最长、变迁最复杂、沿用最久远的人工河流,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古往今来,横跨两千年、纵贯六千里的大运河,在岁月无声中积淀了前人的智慧,赓续了通史的文化,承载了家国的记忆,传...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 京杭大运河 历史文化资源 里程数 运河沿线 运河边 文化标识 中国大运河 
论古代小说文学地图元素——空间距离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89-96,共8页张袁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ZW02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年学者哲学社会科学托举计划项目(20CX05007B)。
文学地图作为文学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近年来渐受关注。目前文学地图研究多着眼于空间区域,对地图元素如地名、距离、路线等较少论及。古代小说的地名与距离往往真实准确,故可利用古代小说的空间距离,揭示文本中隐含的文学与文化信息...
关键词:古代小说 文学地图 文学地理 空间 距离 
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的结合——评《六说文学教育》
《中国教育学刊》2022年第6期I0041-I0041,共1页梁钊 
随着我国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文学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在文学教育中增添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内容,是文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浓郁的文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树立修身律己的正确观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完善文...
关键词:文学知识 人文素养培养 完善人格 正向作用 文学氛围 陶冶情操 基本导向 人文素养培育 
从“显性”与“隐形”层面培育学生戏剧的阅读语感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0期45-47,共3页李蓉蓉 
戏剧文学与小说文学不同,戏剧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通过“演员”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演绎,结合音乐、布景等要素来展现[1]。在语文教学中,对戏剧文学的教育自然不能如同“导演”般将文本内容搬上舞台或荧幕,但是结合学生的天性,引...
关键词:发挥想象 戏剧文学 文本互动 小说文学 舞台艺术 自省 文本内容 阅读语感 
追求小说文学性——徐念慈小说作家群研究
《现代中文学刊》2022年第2期30-36,共7页刘鹏 
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项目“晚清小说作家群与中国近代小说观念转变”(1119724)的阶段性成果。
光绪三十年(1904)始,随着小说林社的创立和后来小说专刊《小说林》的创办,以徐念慈为核心的小说作家群逐渐形成。该小说作家群探讨小说的文学本质,对梁启超的小说功用主张进行纠正。此外他们总结小说的创作手法,讨论中国小说创作现状、...
关键词:徐念慈 作家群 小说林社 《小说林》 文学性 
文学装帧的风雅江苏
《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第1期152-163,共12页张宇鹏 李敬寅(绘图) 
江苏虽然在地势上极为低平,但在文学上却是高峰地带魏晋时期,王谢士族就为江苏铺就了最初的文学基石。唐宋时期,文人墨客更是为它赋予了“江横渡阔烟波晚”“细雨垂杨系画船”的诗画意蕴。明清时期,小说文学的兴起让江苏独占中国文学的...
关键词:小说文学 钱锺书 江苏作家 朱自清 四大名著 风雅 唐宋时期 
文学教育与家国教育的结合之路——评《六说文学教育》
《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10期I0016-I0016,共1页许谨 张琴 
文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承精神文明和艺术情感的一种教育手段,还可以把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个性化的艺术审美传递给当代的青少年,让青少年经过文学教育之后产生与作者同样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从而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文学素质和人格魅力。当...
关键词:情感认同 文学素质 艺术情感 价值认同 多元化经济 人格魅力 精神文明 青少年 
发现文学之美 反思教育之责——《六说文学教育》读后感
《师道(教研)》2021年第8期124-124,共1页简细荣 
《六说文学教育》是陈平原教授写的一本书。陈教授在书中说,教过小学、初中的语文,教过大学的文学史,参加过中小学、大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所以由他来讲文学教育,既有生活实践,又有高度的视野和深层的思考。这本书前面的内容是讲大学的知...
关键词:大学教材 读后感 反思教育 陈平原 编写工作 文学之美 中小学 语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