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诗

作品数:53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尹增刚纪倩倩孙芳闫秀解超群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安徽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4年第10期1-1,共1页(唐)王维 许渊冲(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一首思乡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全诗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关键词:朴素自然 含蓄深沉 思乡诗 思乡怀亲 登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游子 
品经典古诗 悟文化之美——以《枫桥夜泊》教学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2024年第26期58-59,共2页康海敏 
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要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到“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而古诗的音韵之美、意象之丰、意境之广、韵味之浓,学生通过用心品味,才能感悟。《枫桥夜泊》以一个“愁”字作为轴心,选择了众多...
关键词:《枫桥夜泊》 经典古诗 情景交融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乡诗 文化之美 四个步骤 教学活动 
写在祠堂墙壁上的红军思乡诗
《文史博览》2024年第8期69-69,共1页刘海泉 
分别之时禾花香,手攀栏干(杆)望北方。日月他往此方去,未知何时转回家。一九三一年十月廿八号,媛姑诗。这是写在湖南浏阳市小河乡皇碑村黄五美祠墙壁上的一首诗,该诗以深情舒缓而又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身处异乡的红军女战士思念家乡...
关键词:思乡诗 女战士 湖南浏阳市 朴实无华 内心情感 墙壁 
基于图形-背景理论解读《次北固山下》
《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第19期14-17,共4页马田田 白佳瑞 
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图形-背景理论解读羁旅思乡诗《次北固山下》,通过分析得出:作者通过背景对图形的凸显作用,表达了作者羁旅在外的漂泊感、孤独感以及对家乡的思念;通过背景和图形的完美组合,描绘了江南山水的秀丽景色以...
关键词:认知诗学 人生哲理 漂泊感 思乡诗 《次北固山下》 江南山水 羁旅 孤独感 
《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游子诗比较
《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第14期21-23,共3页祝冰晶 
《诗经》中收录的大多数是当时劳动人民所创作的口头民歌。《古诗十九首》的创作主体是汉代士人。《诗经》中的游子思乡诗有十三篇,虽然数量不多,却开创了“游子思乡”这一文学题材;《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诗则有一半以上,比如《青青河...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文学题材 《青青河畔草》 《诗经》 思妇诗 闺怨 思乡诗 游子 
思乡诗吟诵教学研究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22年第28期109-111,共3页邓太伦 黄庆华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21年大创项目“小学语文思乡诗意象解析”(编号:202110604029,指导教师:王波平)。
吟诵教学法是古诗教学常用之法,要领在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和读美旋律。思乡诗吟诵,一方面要能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和读美韵律,一方面要能读懂诗人、诗意和诗情。通过吟诵思乡诗,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吟诵立场、增强吟诵体验和构建吟诵情境。
关键词:古诗 思乡诗 吟诵教学 策略研究 
古代思乡诗中月意象的教学策略
《文学教育》2022年第25期95-97,共3页卢周凤 黄庆华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21年大创项目“小学语文思乡诗意象解析”(编号:202110604029,指导教师:王波平)。
月亮是思乡的载体,古代思乡诗中月意象是品味乡情的重要窗口。古诗中的月意象从月形、月思和月韵三个层面来体现乡思,体月形以感乡恋,味月思以解乡情,品月韵以慰乡愁。
关键词:古诗词 思乡诗 月意象 
遍插茱萸少一人——跟着古诗学作文(八)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22年第7期56-57,共2页张晓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大诗人王维这首思乡诗是一首虚实结合的经典之作。该诗淳朴的感情随着文字汩汩地流淌。前两句写实,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把孤独写得淋漓尽致。再加上佳...
关键词:思乡之情 诗人王维 茱萸 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 思乡诗 
才华横溢,品行低劣
《民间传奇故事》2022年第5期90-91,共2页格帆 
1《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不敢问来人。这首唐诗把游子远归家乡时激动、不安、畏祛等矛盾而又复杂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叫人感同身受,真是千古好诗。这是一首游子思乡诗,越是离家日久,音信日稀,越是不敢轻言探问,作...
关键词:岭外 宋之问 游子 思乡诗 才华横溢 唐诗 感同身受 乡情 
《诗经》思乡诗的宗族意识探析被引量:1
《华夏文化论坛》2021年第2期58-66,共9页姜勇 沈养柔 
《诗经》的思乡诗体现了浓厚的宗族意识。在对象上,绝大部分诗歌思念和寄托希望的对象都是父母、兄弟、"同姓"、"邦族"等宗族血亲宗族血亲,而非后世诗歌以思念妻子为主。这与西周和春秋时期以宗族为政治、经济和命运共同体的社会结构有...
关键词:诗经 思乡 宗族 社会形态 夫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