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论

作品数:17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蒋肖云袁晓薇李海容徐利华祝云珠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延边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淮论坛》《创作评谭》《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杜甫研究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承与异质:宋代诗论与词论雅俗观辨析被引量:2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08-115,共8页祝云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典词论中雅俗观的生成与嬗变研究”(19BZW009)。
宋代诗论和词论中的雅俗观之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就发展趋势而言,偏重于“会通雅俗”与“重构雅俗”之别。二是就内在结构而言,是“文”“质”之异。三是就情感倾向而言,侧重于“褒扬”与“贬抑”之不同。四是就审美理想而言,主...
关键词:诗论 词论 雅俗观 传承 异质 
识真太白处——明代朱谏对宋代诗论的接受与突破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50-60,共11页徐小洁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朱谏《李诗选注辨疑》研究”(项目批准号:18FZW014)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古典诗歌阐释史上,李白及其诗歌所形成的“意义整体”居于突出地位。历代李白诗论累积成厚厚的经典阐释层,极大地丰富了李诗学的“意义空间”。唐宋以后,李白接受与传播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涵也愈加丰富,形成更为丰厚的李白诗歌...
关键词:李白 朱谏 宋代诗论 经典阐释 
宋代诗论对明人的影响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61-67,共7页陈颖聪 
儒家诗论强调诗是人情感的抒发,其反映并影响着社会。宋人在继承这一理论中,走出了一条直抒己见、对社会人生纵横议论、既继承唐人又不同于唐人的创作道路。在此理论下形成的宋诗,被明代复古诗论以“宋无诗”予以否定。然而宋诗及宋人...
关键词:儒家诗教 宋诗话 用格 用于格 继承 创新 
笔记体与宋代诗学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7期67-68,共2页马自力 王朋飞 
以笔记为体:宋代诗论的重要形式宋代除诗话为专门的诗学批评资料外,其他都散见于诸文体中。诗话作为宋代诗学评论的主要形式,其形成与笔记关系匪浅。而约五百部宋人笔记中含有大量的论诗材料,笔记本身就是其载体。故从笔记与诗话的关系...
关键词:宋代诗学 论诗 诗学批评 宋人笔记 笔记体 诗话 宋代诗论 笔记本 
宋代诗论中的“鬼诗”与“鬼语”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97-201,共5页张振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宋代道教与诗歌"(12FZW03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3JNQN014);暨南大学引进人才配套项目"道教与宋代文学"(50625071)
在宋代诗学批评中,"鬼诗""鬼语"成为常用术语。诗歌内容摹写幽冥世界、诗风凄艳幽冷且空幻飘逸、情感基调以悲为美是宋代文人对"鬼诗"基本内涵的确认。以"鬼"论诗强调诗境的清迈出尘、诗人的妙手灵心,多为正面评价。以"鬼"论诗的流行受...
关键词:宋代诗学  鬼诗 鬼语 李贺 
宋代诗论中的用事论对高丽诗话批评的影响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年第4期287-288,共2页蒋肖云 
宋代诗论在诗歌作法理论方面对高丽诗话批评的影响最为广泛,可以说涉及到了诗歌作法理论的方方面面,其中,用事论的影响尤为突出。高丽诗话批评家在用事原则、用事效果评判标准以及用事弊病的批评等方面,没有表现出更多的理论自觉,基本...
关键词:宋代诗论 高丽诗话批评 用事论 影响 
宋代诗论影响下的高丽诗话批评意识
《北方文学(中)》2013年第3期90-91,共2页蒋肖云 
在宋代诗论的直接促媒下,朝鲜半岛的高丽朝诞生了诗话批评的文学样式,并迅速发展成为了高丽文学批评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最为正规的批评样式。其中,在诗话批评意识方面,集中于“出位之思”的思维方式上。“出位之思”是宋人较具特色的...
关键词:宋代诗论 高丽诗话 批评意识 出位之思 
顿悟与渐悟——论宋诗话中的“以禅论诗”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年第8期76-77,共2页杨华容 
禅宗给诗歌最重要的启示无过一个"悟"字,禅门有"南顿北渐"之分,纵观历代以禅悟论诗者,亦大致可分为顿悟与渐悟两派,有趣的是,禅门是顿悟的天下,而诗坛却主要是渐悟的地盘。本文主要就宋代诗论中的以"禅悟论诗"对这种现象进行讨论并探讨...
关键词:宋代诗论  顿悟 渐悟 
论宋代诗论中的“一唱三叹”说被引量:3
《中国韵文学刊》2012年第2期34-40,共7页徐利华 
"一唱三叹"本是周代清庙祭祀时乐歌的演唱方式,宋人将之用于诗歌批评中,形容诗歌的平和雅正、淡而有味的特征,既与作品的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章法结构、语言表达等因素有关,又和作家的个性气质、学识修养紧密相连。"一唱三叹"还常被用...
关键词:一唱三叹 雅正 淡而有味 涵咏 吟唱 
诗乐合论:宋代“诗论”与“乐论”关系发微被引量: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34-38,共5页韩伟 吴铁柱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宋代乐论研究"(编号:10YJC751024)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中国古代乐论美学思想研究"(编号:11552086)阶段性成果
宋代是继汉代诗、乐分途之后,两者融合的重要时期,其主要表现在于理论层面的诗乐合论。这种关系既表现在沈括、郑樵、王灼等人概论式的论说之中,亦有很多具体而微的表现,在宋诗话涉及的众多内容中对乐器、乐曲以及历代乐诗的评点占有一...
关键词:诗论 乐论 乐器 乐曲 乐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