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

作品数:2833被引量:780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庆李艳刘国宇阎立钦刘安成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西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夏文《入菩萨行论》与《发菩提心常做法事》之关系
《西夏学》2024年第1期236-265,共30页李梦溪 
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莲花戒《金刚经广注》藏译本研究与汉藏佛教文化交流”(项目编号:纵20240045)阶段性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级青年启动项目(项目编号:校20240195)阶段性成果
《入菩萨行论》(Bca)与《发菩提心常做法事》(Bsv)皆是西夏通行的典籍,前者讲述入菩萨道至觉悟的修行次第,在西藏腹地亦属僧侣必学经典,后者是与华严“普贤七支供”理论框架相关,讲述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所需前行的仪轨文献,在西夏的流...
关键词:《入菩萨行论》 《发菩提心常做法事》 西夏译经 
陝西淳化金川灣石窟三階教刻經珍例——海内孤本《兩階人發菩提心異同法》録介
《敦煌吐鲁番研究》2021年第1期119-160,共42页張總 
中國佛教史上曇花一現的三階教,因其思想的獨特性,在佛教内部遭到了諸多非議和反對,加上政治因素的干涉,其經典被定爲疑僞經而剔除出藏,後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難覓蹤跡。通過梳理漢文佛教史籍及日本傳存佛典,我們雖然對三階教及創教信行...
关键词:三階教 佛教史 敦煌藏 菩提心 信行 經典 疑僞經 
须菩提考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5-10,共6页薛克翘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父须菩提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原始佛教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这位须菩提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但是,在佛教后来的发展演变中,须菩提被逐步神化。在大乘佛教阶段,他是具有飞腾虚空等神通的罗汉;到秘密佛教阶...
关键词:《西游记》 须菩提 孙悟空 密教 
佛教艺术视野下的菩提达摩和“一苇渡江”
《法音》2020年第6期48-56,共9页李务起 
佛教传入中国,不仅对民众宗教信仰产生直接影响,也影响着中国原有传统文化艺术。通过"拈花微笑",世尊将禅宗法门传给摩诃迦叶,迦叶遂成禅宗西天初祖,而菩提达摩以西天二十八祖身份来到东土,开启其在中国的传奇历程。"一苇渡江""面壁宴...
关键词:菩提达摩 二十八祖 直指人心 佛教传入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世尊 拈花微笑 
图景与意象:佛教艺术视野下的“拈花微笑”被引量:3
《法音》2020年第3期39-43,共5页李务起 
中国禅宗奉菩提达摩为东土初祖,而西天祖师可上溯至摩诃迦叶,据说当时在灵山法会上,大梵天王向释迦牟尼佛献上了一枝金色优钵罗花,世尊即拈花示众。众不解其意,皆默然无语。唯有大弟子摩诃迦叶心领神会,破颜微笑。世尊便将不立文字、教...
关键词:释迦牟尼佛 中国禅宗 菩提达摩 破颜微笑 不立文字 梵天王 世尊 教外别传 
一幅菩提场陀罗尼经早期唐卡的图像研究被引量:1
《中国藏学》2019年第4期96-108,共13页廖旸 
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学者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物遗存、图像、文本与西藏艺术史构建”(15ZDB120)子课题“从噶当塔到吉祥多门塔——11至14世纪西藏佛塔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考察一幅出自达隆噶举派寺院的13世纪唐卡,结合《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画像法文本唐卡正面构图布局与形象特征以及背面相应真言的识读成果,对照日本传世相关图文材料,逐一比定诸尊、判断表现的题材,进而对相关文本群、图像元素来源...
关键词:《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 菩提场曼荼罗 敦煌藏文文献 达隆噶举派 唐卡 
西夏文《菩提心及常作法事》研究被引量:2
《西夏学》2019年第1期244-294,共51页孙伯君 胡进杉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Инв.№6510,为藏传佛教"发菩提心"实修仪轨的西夏文译本,刊行于夏襄宗应天元年(1206年)。该本是黑水城出土同类藏传佛典译本中罕见的存有明确刊行年代的刻本,为确定俄藏、英藏等其他残卷的内容以及...
关键词:《发菩提心及常作法事》 发菩提心 西夏学 藏传佛教 
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菩提道次第教授口诀偈颂——遍智乐道》的学术价值探究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61-66,共6页彩云 
2017年度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菩提道次第教授口诀偈颂--遍智乐道’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BJ2017111);2016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资金项目"松巴堪布益西班觉<青海传说>研究"(项目编号:201604)
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所撰写的《菩提道次第教授口诀偈颂——遍智乐道》(以下简称《遍智乐道》)一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遍智乐道》虽然以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为蓝本,但文中出现诸多佛学经典和论典,作者对这些理论进...
关键词: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 遍智乐道 学术价值 佛学思想 
阿底峡尊者入藏传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被引量:2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80-85,共6页尕藏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华思想通史"子项目"中华宗教思想通史"
阿底峡尊者是孟加拉高僧,他在晚年进藏弘法达13年之久,无论在西部的阿里地区,还是在中部的前后藏地区,所到之处,他热情而卓有成效地传授和解难佛教经论,倾注极大的精力为众多的寺院、佛殿、佛塔、佛像举行开光安座仪式;同时广收徒弟,为...
关键词:阿底峡 传法 菩提道次第 佛学思想 
关于早期禅宗心性论的几点思考
《社科纵横》2018年第3期85-88,共4页耿静波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佛教心性论与北宋五子心性论关系研究"(项目号:2014M56115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佛教心性论是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思想文化旨趣最为契合之处,也是中国佛教理论的核心内容,作为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禅宗心性论思想在这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笔者试就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至六祖慧能几代禅师所倡禅法的变化,对早期...
关键词:心性论 楞伽经 菩提达摩 神秀 慧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