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象

作品数:615被引量:751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张玉梅朱志荣于春海谭宏姣赵宗来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武汉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周易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华简《筮法》劳罗二卦与水火取象探究被引量:1
《周易研究》2020年第3期31-35,共5页何锴 
清华简《筮法》篇中坎(劳)为火、离(罗)为水,这和通行的认识刚好相反。《说卦传》存在坎卦属阳、离卦属阴但坎卦取象水、离卦取象火的矛盾,而《筮法》坎(劳)为火、离(罗)为水则可以规避这一矛盾。章太炎从文字学角度对“离”可象火、“...
关键词:《筮法》 《说卦传》     取象 
钟泰“《庄子》取象于易”说浅探——以《逍遥游》篇疏解为中心
《周易研究》2019年第2期50-56,共7页何善蒙 卢涵 
作为近代《庄子》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钟泰对于《庄子》的诠释,可谓颇具特色。尤其是在其后期作品《庄子发微》中,钟泰直接把庄子哲学的内核落实在"内圣外王"之上,由"内圣外王"来建构整个庄子哲学的系统。并且,在这种建构中,《周易》成...
关键词:钟泰 《庄子发微》 以易释庄 
读清华简《筮法》被引量:11
《周易研究》2015年第2期5-9,共5页刘大钧 
由相关内容来看,清华简《筮法》篇应是战国时代数术之士的作品,其中有些内容可以与《鹖冠子》等书相印证。该篇第二十二节和第三节所载内容,显示战国时代就有了以八卦纳甲言月亮晦朔盈亏的理论,汉人所讲的天体八卦纳甲确为先秦有传之说...
关键词:《筮法》 纳甲 互体 取象 术数 
释清华简《筮法》的几处文字与卦爻取象被引量:9
《周易研究》2015年第2期19-22,共4页侯乃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简帛诗学文献释读与研究"(13AZD034)
我们对《筮法》篇中某些字词文句的释读意见与整理者以及几位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不尽相同。如第一节"死生"中"一卦亢之"的"亢",整理者训为遮蔽,我们认为似可读为"梗",解释为阻挠、作梗;第十五节"小得"中的"于公利贫"中将"公利"解释为邦...
关键词:清华简 筮法 爻象 劳卦 罗卦 
天水“卦台山”与伏羲易学文化——从人文地理学和民俗学视角的探讨被引量:5
《周易研究》2011年第4期78-83,共6页安志宏 
天水市三阳川的卦台山是伏羲"仰观俯察"观物取象(则之)和创造原始易学的历史缩影。由于后人的不断附会,卦台山被人格化,周围的山、水和村庄被赋予了生命,三阳川卦台山下的十二村庄和二十四个自然村也被喻为十二生肖和二十四节气,从而构...
关键词:伏羲 “观物取象” “卦台山” 天水三阳川 
试论《周易》象思维对石涛山水画的影响
《周易研究》2009年第2期80-85,共6页马麟春 
象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周易》蕴含着丰富的象思维,可以分为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得意忘象三个层面。中国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受中国哲学的影响。石涛是清初著名画家,以擅长山水画闻名于世。他...
关键词:象思维 石涛 中国画 观物取象 立象尽意 得意忘象 
《周易》的“象思维”及其现代意义被引量:17
《周易研究》1998年第1期1-8,共8页王树人 喻柏林 
关键词:《周易》 “象思维” 卦象 概念思维 艺术思维 创造性 观物取象 “象” 整体直观 “术” 
《周易》开创了中国古代逻辑思维的先河被引量:4
《周易研究》1995年第4期71-79,共9页张本一 
《周易》开创了中国古代逻辑思维的先河张本一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然而,人类为了生存,求得发展,首要的任务是认识和了解自然,洞察它的奥秘,把握其必然性,否则就不能生存;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再认识自己,探究思维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周易》 中国古代逻辑 六十四卦 对立面的统一 思维能力 八卦 象征 观物取象 认识方法 逻辑思维 
《周易》与《乐记》被引量:5
《周易研究》1995年第2期63-69,共7页李平 
《周易》与《乐记》李平哲学是文化的核心,是一个民族文比形成的思想基础。《周易》被尊为六经之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正宗,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它弥纶群言,笼罩百家,涵古盖今,包裹天地,对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
关键词:《周易》 《乐记》 阴阳之道 《系辞》 《易》 音乐思想 易简 象征意义 观物取象 《礼记·乐记》 
咸恒渐归妹四卦浅解被引量:3
《周易研究》1993年第3期20-26,共7页吕绍纲 
《周易》咸恒渐归妹四卦取象夫妇情义和男女婚嫁表达义理。咸恒两卦借夫妇情义讲事物相感应和恒久的道理。渐卦通过男子婚娶必具“六礼”说明事物渐进的规律。归妹言女子不备“六礼”而嫁,所取义恰是渐的反面。以下依次说解。咸艮下兑...
关键词:周易 利贞 古代女子 夫妇关系 取象 感应 六礼 君子 刚柔 婚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