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傲心理

作品数:13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严卫林朱斌任江林王建明孙太生更多>>
相关机构:吴江市南麻中学浙江工业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通化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基础教育研究》《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人才开发》《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班主任与学生谈心的切入点
《吉林教育(综合)》2014年第11期72-72,共1页孙长卿 
班主任管理班级最经常的一项工作,就是与学生谈心。笔者认为,班主任与学生谈心,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把握不同的切入点。一、找准优等生的自省点优等生虽然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也充满自信,但往往存在着自傲心理,以为自己处处优秀,...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 谈心 学生 班级工作 自傲心理 不良现象 优等生 同学 
2011年中考考点分解及训练——自尊自信 自立自强
《试题与研究(中考版)》2011年第6期11-16,共6页夏超生 
懂得自尊和知耻,清楚二者的关系(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要克服虚荣心理和自傲心理;H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关键词:自尊自信 自立自强 尊重他人 训练 分解 考点 中考 自傲心理 
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不良心理剖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9年第1期46-47,共2页严卫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起着主要作用的因素。在相同条件和背景下.有的教师之所以能驶上“快车道”.而有的教师却总是走不出“高原”,徘徊不前,甚至不进反退,还在于主观上的不作为,或是自满心理,或是自卑心理。...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 心理剖析 辩证唯物主义 自满心理 自卑心理 自傲心理 快车道 不作为 
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四自”心理
《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42-43,共2页严卫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起着主要作用的因素。在相同条件和背景下,有的教师之所以能驶上“快车道”,而有的教师却总是走不出“高原”,徘徊不前,甚至不进却退,还在于主观上的不作为,或是自满心理、或是自卑心理、...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 自满心理 “四自” 辩证唯物主义 自卑心理 自傲心理 快车道 不作为 
谈留守儿童不良心理的消除与自信心的培养
《新教育(吉林)》2007年第4期20-22,共3页柳虎 
一、消除留守儿童的自傲心理 自傲是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的一种过度自我的心理倾向,它是自尊心过分膨胀的表现。如留守儿童中自高自大、自吹自擂、对成绩不屑一顾,尽挑别人毛病或付以轻蔑一笑等,就是自傲的反映。
关键词:留守儿童 不良心理 自信心 培养 自傲心理 心理倾向 自尊心 
消除“自傲心理”
《政治指导员》2007年第6期43-43,共1页孙世全 
个例 战士小董入伍前是大专文化,曾当过数学教师。刚到连队时,他被战士们尊敬为“董教师”。连队组织战士补习文化,指导员让他担任数学教员。面对大家的尊重和领导的重视,小董有些飘飘然,自认为高人一等,对向他求教的战友流露出...
关键词:自傲心理 数学教师 厌烦情绪 战士 指导员 文化 连队 战友 
论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和弘扬被引量:5
《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9-10,共2页任江林 
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敬业精神应当包含爱业乐业精神、勤业奉献精神和精业创新精神。大学生在职业适应过程中存在浮躁心理、功利心理、自傲心理、依赖心理和矛盾心理,需要加强...
关键词:敬业精神 大学生 培育 职业道德教育 市场经济 创新精神 奉献精神 浮躁心理 适应过程 功利心理 自傲心理 矛盾心理 依赖心理 职业指导 群体形象 爱岗敬业 爱业 
音乐教师的竞争与合作
《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第3期39-40,共2页黄洁芳 
关键词:音乐教师 音乐教育 教学竞争 团队协作精神 嫉妒心理 自傲心理 
“优等生”真的优秀吗?
《心理与健康》2003年第5期12-13,共2页吴双江 
1991年万圣节,美国依阿华大学一位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因为竞争压力和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崩溃,竟开枪打死6人(包括他自己),重伤致残一人。据说他是一个每次考试必夺魁,很为中国人争了些光的佼佼者。 无独有偶。某名牌大学的一...
关键词:“优等生” 竞争压力 人际关系紧张 精神崩溃 自杀 教育 虚荣心理 自傲心理 嫉妒心理 心理障碍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方法被引量:2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年第9期61-62,共2页易松春 
关键词:中学生 人际交往 心理障碍 嫉妒心理 心理调适 自傲心理 恐惧心理 自卑心理 孤僻心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