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倾向

作品数:36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李雪莲温芳芳佐斌姚文放常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南昌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方文坛》《辽宁教育》《医药前沿》《济宁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你有自恋的倾向吗?
《加油站服务指南》2024年第6期86-87,共2页
你有没有见过有些人整天拿着镜子左照右照,百照不厌?同这种人交往要小心呀!因为他可能爱自己胜过爱别人。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自恋倾向,请做下面的测试!
关键词:自恋 镜子 自恋倾向 
自恋、文学、身份——论菲茨杰拉德的自恋倾向在其四部长篇小说中的再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123-127,137,共6页王潇 戚涛 
文章用卡伦·霍妮的人格理论,分析“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司科特·基·菲茨杰拉德人格中的自恋倾向在其四部已完成的长篇小说中的再现,揭示他通过愤世嫉俗、自我贬斥、幻想与内投射的防御策略体系,在文学创作中缩小理想化自我与现实...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 卡伦·霍妮 人格理论 自恋倾向 身份建构 
浅谈如何纠正学生的自恋倾向被引量:1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6年第10期44-45,共2页王学坡 周永福 
在我们的学生群体中,有自恋倾向的学生是越来越多了。我们作为教师,要刻意关注这类学生,有意的走进他们,做他们的护花使者,做到防患于未然,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第一,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第二,要求学生同类相比。第三...
关键词:自恋 纠正 身心健康 
青年梁启超政治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93-97,共5页魏万磊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支持项目"中国现代思想史解释模式研究"(课题编号:YEPT1342);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般项目"梁启超全人格思想研究"(课题编号:1890803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梁启超的儿时记忆形成他有关道德伦理的潜意识。祖父忠臣孝子式的教诲,父亲折中调和的为人,不断的心理暗示所产生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因为撒谎而遭受母亲的体罚,这些成为梁启超道学人格形成的生命脚本和"原型场景"。出于人格互补的需要,...
关键词:青年梁启超 政治人格 道学人格 自恋倾向 自我超越 
初中生自恋倾向成就目标对学习倦怠的影响被引量:8
《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第7期827-829,833,共4页高志华 张郢 常煜 孟广媛 闫娜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1080014);华北煤炭医学院硕博启动基金项目(BS08045);2012年唐山市科技攻关项目(TS2012007)
目的考察初中生自恋倾向、成就目标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为改善初中生学习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唐山市2所中学的230名初中生,使用自恋人格问卷、修订的成就目标定向问卷和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学习倦怠不存在...
关键词:自我概念 目的 疲劳 回归分析 学生 
调查称中国独生子女有自恋倾向 外表越好自尊越高
《人生十六七(家教指南)》2011年第5期27-27,共1页
日前公布的2010至2011心理学学科发展报告中的一项关于我国公众自尊水平的调查显示:小学生自尊水平最高,到初中阶段降至最低,然后从高中开始回升,并持续到大学和成人阶段。另外,针对10万名6至15岁少年儿童的调查研究显示,
关键词:自尊水平 独生子女 调查 自恋 中国 外表 发展报告 初中阶段 
中国独生子女有自恋倾向外表越好自尊越高
《辽宁教育》2011年第7期64-64,共1页
在日前举行的2011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公布了2010至2011心理学学科发展报告,其中一项关于我国公众自尊水平的调查显示:小学生自尊水平最高,到初中阶段降至最低,
关键词:自尊水平 中国科协 独生子女 外表 自恋 学术建设 发展报告 初中阶段 
罗莎蒙德的水仙花情结——《磨砺》女主人公自恋倾向人格分析
《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54-57,共4页罗晨 
德拉布尔小说《磨砺》女主人公罗莎蒙德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人格倾向,她的行为是基于"爱自己"的基础之上,而非许多评论家所说"母爱的本能",从而得出结论:罗莎蒙德虽然部分实现了自我,但人格的塑造还不完整,若其意识不到自身的人格缺...
关键词:自恋倾向 自我中心 人格悖论 
20世纪90年代中国情爱小说解读
《长城》2009年第4期9-12,共4页龚金平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情爱小说具有私人化、世俗化,甚至欲望化的特征,但其背后却有相似的内心逃避倾向,即个体虽深陷于现实的世俗和不圆满中。
关键词:情爱小说 私人化 现代性 欲望化 自恋倾向 处女蛋 世俗生活 自我认同 
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恋”倾向:一种课堂文化新症候被引量:1
《今日教育》2008年第7期41-44,共4页周一贯 
课堂教学的历史性变革和时代演进,使教师从课程、教材的被动执行者的角色和传达“教参”一类所规定的权势话语的锁链中解放出来,开始有了现代意义上对“自爱”“自尊”“自我实现”的倾情追寻与理性建构,并成为普遍性的审美追求,这...
关键词:课堂文化 课堂教学 教师 症候 自恋 历史性变革 权势话语 理性建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