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

作品数:1174被引量:31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剑葛庆朱云峰王妍黄美发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益童游乐设备有限公司瑞声开泰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海安县北凌小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工业与信息化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小学生导读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用蜡烛作跷跷板
《小学生导读》2010年第10期41-41,共1页冬春 
用一根蜡烛,你可制成一个可以在很长时间内能够自己上上下下的跷跷板。 制作材料: 一根长蜡烛,一根长铁钉,两只酒杯,两个小碟。
关键词:跷跷板 蜡烛 制作材料 
文章生动优美的奥秘——“读写跷跷板”系列之十
《小学生导读》2004年第12期15-17,共3页王剑 
[话题聚焦] 写一种事物除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叙外,要想把它写“活”,写得生动,还要善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面对眼前的事物。
关键词:横向联想 跷跷板 
抓住特点 描摹事物——“读写跷跷板”系列之九
《小学生导读》2004年第11期14-16,共3页王剑 
[话题聚焦]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品,所以状物也是我们经常要写的一类题材。要想把这类作文写好,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描摹好事物呢?[精段链接]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关键词:小白兔 铅笔盒 跷跷板 席慕蓉 
动静结合 写好景物——“读写跷跷板”系列之八
《小学生导读》2004年第10期13-15,共3页王剑 
[话题聚焦] 描写景物,如果只是写出景物静止不动时的颜色、形状等,景物就成了单纯的“静物”,显得呆板,没有生气。所以,要想使景物有灵气,有神韵,吸引人,就要让“静物”“动”起来,写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并且用你的眼睛、鼻...
关键词:动静结合 跷跷板 
移步换景 写好游记——“读写跷跷板”系列之七
《小学生导读》2004年第9期16-18,共3页王剑 
[话题聚焦] 每当我们游览或参观了某个地方之后,总想用笔将它记下来。有些同学不知道怎样去写,要么像流水账一样去罗列景点名称;
关键词:黄果树瀑布 景点名称 跷跷板 
一波三折 曲笔描绘——“读写跷跷板”系列之五
《小学生导读》2004年第6期14-16,共3页王剑 
[话题聚焦] 常常见到这样的作文,选材立意都不错,语言也通顺流畅,可就是读起来寡淡无味,不吸引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多半是因为没有写出情节的起伏变化。
关键词:跷跷板 人格魅力 圣诞礼物 
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读写跷跷板”系列之四
《小学生导读》2004年第5期15-17,共3页王剑 
“话题聚焦”有的同学说,为什么我的作文总是太短,几句话就写完了,或者只有一个梗概,写不出细致的情节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把事件的过程写具体。
关键词:六要素 跷跷板 麻花鸡 武打戏 
心理描写 刻画人物——“读写跷跷板”系列之三
《小学生导读》2004年第4期14-16,共3页王剑 
[话题聚焦]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学们在作文中,可以直接描写人物的思想。
关键词:人物心理 刻画人物 跷跷板 
点面结合 写好场面——“读写跷跷板”系列之六
《小学生导读》2004年第Z2期26-28,共3页王剑 
话题聚焦有的同学问活动场面怎么写,我们的作文要么就是很单薄,给人的印象不深,要么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去写,更糟的是有时越写越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多半是因为没有做到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缘故。
关键词:童年趣事 点面结合 跷跷板 人民子弟兵 
言行反映人物性格——“读写跷跷板”系列之二
《小学生导读》2004年第3期15-17,共3页王剑 
[话题聚焦] 写人作文要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可性格无形无色怎么写?其实一个人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反映他的性格特点。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言行动作呢?
关键词:人物性格 跷跷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