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劲

作品数:119被引量:3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肖亚康姜传银李梁王巍堡李小琴更多>>
相关机构:安阳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老年教育(老年大学)》《少林与太极》《中国体卫艺教育》《武当》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武当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探解太极拳劲的虚态和实态被引量:1
《武当》2018年第5期38-38,共1页胡品孙 
作为太极拳拳理的核心的阴阳变化的对象是劲。太极拳宗师王宗岳《太极拳论》曰:"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劲有阴与阳和虚与实两种状态。懂劲就是劲的阴阳虚实的变化上身。太极拳宗师邢喜怀《太极拳说》曰:"虚实分...
关键词:《太极拳论》 阴阳 王宗岳 虚与实 宗师 懂劲 拳理 
实用内功训练法
《武当》2018年第5期40-40,共1页无尘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太极拳亦然。或见懂劲者举重若轻,出手神妙,遂谓太极劲奥秘艰深,绝无踪迹,好之者探讨一世,人称画鬼,实干者流汗三车,奈无诀要。然则太极拳果空泛若此乎?曰非也。常见穿弄堂磨剪刀者乎?弓腰垂肘稳而有力,其即...
关键词:训练法 内功 太极拳 太极劲 举重 懂劲 
练拳先练伸筋拔骨
《武当》2018年第3期66-66,共1页益茗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太极拳亦然。或见懂劲者举重若轻,出手神妙,遂谓太极劲奥秘艰深,绝无踪迹。好知者探讨一世,人称画鬼,实干者流汗三车,奈无诀要。然则太极拳果空泛若此乎?
关键词:练拳 太极拳 太极劲 举重 懂劲 
论太极拳之通
《武当》2016年第6期26-28,共3页谢远基 
高层次太极拳修炼,关键在于通。如何实现太极拳之通呢?主要是抓住如下“八通”。一、理通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拳论云:“学拳须明理,理明则功进”。太极拳博大精深,分别吸收了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家、兵家、力学、医学等古老文化之精...
关键词:太极拳论 道教文化 理明 以行 身法八要 懂劲 十三势行功心解 理通 太极拳体用全书 内劲 
太极拳松的三个境界
《武当》2016年第6期35-36,共2页魏博 
松是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太极拳的松,不是单纯的意识放松与肢体放松,这种松是融入太多太极拳内涵的松,那是身心完全处于道法自然状态,阴阳相济,“意、气、形”的高度合一,是一种虚静和空灵的境界。从行拳者的外在因素看,头要顶头悬...
关键词:拔背 拳时 道法自然 安舒 功法 懂劲 虚静 孙禄堂 吴图南 舍己从人 
论“默识揣摩”之道(上)
《武当》2016年第6期37-39,共3页李剑方 
源于内家的太极拳,集深邃的阴阳哲思与玄妙的刚柔功法于一体,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其博大精深、魅力无穷,远非一般武术可比,即使天资聪慧过人,也只有潜心其中,“默识揣摩”,方可领略其中三昧。遍观太极拳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太极拳论 懂劲 王宗岳 功法 聪慧过人 阶及 哲思 孙禄堂 傅钟文 打手歌 
论太极的发劲与发人
《武当》2016年第5期24-26,共3页高林 
太极的技击是综合内功的大工程,是从“由着熟而渐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功夫。怎样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呢?这其中就涉及化劲和发劲发人。
关键词:发劲 太极 大工程 懂劲 神明 内功 技击 化劲 
练太极拳不要"过"
《武当》2016年第4期25-26,共2页任孝杰 
众所周知,太极拳能养生、健身、强身,能防身自卫,是人们追求延年益寿的最佳锻炼方式,凡事有好就有坏,人们只知道对我们有益的一方面,却不知练功方法不正确会给练功者带来不可想象的巨大损失。多年来,有很多太极拳师未获长寿,有的还不到7...
关键词:太极拳论 防身自卫 引进落空 随曲就伸 懂劲 武式太极拳 拔背 劲力 拳理 身法 
太极拳行拳走架阐微
《武当》2015年第7期23-24,共2页晏骏 
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多数人对太极拳的习练只停留在外形姿态的模仿——徒手操式太极拳。拳论云:“由着熟到懂劲,由懂劲到阶及神明。”太极拳的练拳过程必须要“周身一家”、“上下相随”。
关键词:太极拳 行拳 “上下相随” 徒手操 懂劲 拳论 练拳 
太极功夫苦练而得
《武当》2015年第2期22-23,共2页松绪金 
《太极拳论》中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从以上拳论不难看出,学练传统杨式太极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句名言曰:“太极十年不出门”,“拳打千遍,其理自现”。这里所说的“十”和“...
关键词:太极功夫 杨式太极拳 懂劲 太极拳论 拳理 豁然贯通 右揽雀尾 单鞭 拳势 拳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