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历史哲学

作品数:66被引量:9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周建漳张艳国田晓文赵家祥于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霍英东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方历史哲学漫谈
《中学历史教学》2025年第1期3-6,共4页王加丰 
历史哲学是一个历史教师无法避开的概念。近代以来,西方先后出现思辨的、分析的或批判的和后现代主义的三种历史哲学。第一种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生活的意义;第二种探讨人类历史知识的性质,即它是否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第三种可说...
关键词:客观性 历史哲学 历史规律 历史原因 历史意义 
从西方历史哲学的转变看宏大历史叙事的变迁
《黑龙江史志》2023年第11期46-48,共3页黄嘉怡 
宏大历史叙事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表达价值观和追求的一种历史编纂基本方式,也是现实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一种反映。西方历史哲学从整体上理解历史,探究历史发展背后的规律,挖掘历史所蕴含的本义,其理论变化投射于宏大历史叙事的变迁过程中...
关键词:西方历史哲学 宏大叙事 思辨历史哲学 分析历史哲学 
西方历史哲学研究在中国:70年回顾与反思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9年第2期20-35,共16页董立河 金嵌雯 
历史哲学是一门关于历史的哲学。西方历史哲学研究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学习苏联、对旧的唯心史观及西欧中心论进行批判而开始的初步研究,到改革开放之后对历史哲学概念、研究...
关键词:西方历史哲学 中国 70年 回顾 反思 
中国文明无需承受西方历史哲学的负担
《学术界》2017年第11期246-246,共1页刘小枫 
刘小枫撰文《历史哲学与中国文明的思想负担》指出,晚清以来,中国文明一直面临着西方“行上之道”的挑战。但按照西方的“行上之道”有古今之别的区分,
关键词:王天恩 人类学 相互性 指一 信息文明 人类劳动 人类创造性 时代信息 精神财富 社会表现 
西方柯林武德研究述评被引量:2
《史学月刊》2017年第2期112-124,共13页顾晓伟 
柯林武德生前在同时代的英国思想界并不彰显,其思想主要是随着遗稿《历史的观念》(1946)的出版才逐渐为世人认可。二战后的西方柯林武德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与战后英美史学理论的兴起相关,早期的柯林武德研究主要围绕历史哲学问...
关键词:西方历史哲学 柯林武德 《历史的观念》 
西方历史哲学解释模式的历史引入与现代演进被引量:3
《人文杂志》2015年第11期23-29,共7页孙晓喜 吕洋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研究计划"历史哲学视域下史学叙事的现代形式研究"
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历史哲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但历史哲学的解释模式却并非是现代的独创;基督教神学体系首创性地尝试了理解与解释历史的种种模式,这些模式在其后的发展中一度流变为历史哲学解释历史的模式与原则,并在随后的现代思潮中发...
关键词:历史哲学 解释模式 历史思维 
《历史哲学》被引量:1
《史学理论研究》2015年第3期99-99,共1页周建漳 
周建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版。该书是一部系统探讨历史哲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内容及其相互之间逻辑关系的原创著作。它以问题为导向,勾勒出历史哲学的基本学科性质及理论轮廓,展现并梳理了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基本学术议题,
关键词:《历史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问题为导向 西方历史哲学 逻辑关系 学科性质 现当代 
从“同一”到“差异”:柯林武德与西方历史哲学的认识论转型被引量:1
《社科纵横》2015年第4期119-124,共6页张作成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141102);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1D052);哈尔滨师范大学优秀青年学者支持项目(SYQ2013-1)阶段性成果
20世纪上半叶,柯林武德作为认识论历史哲学代表人物,批判实证主义史学的"如实直书"理想。他反对实证主义史学按照自然科学思维模式理解历史学,认为历史学不需要借助自然科学来确保自身的独立性。在历史知识性质问题上,柯林武德摒弃"同一...
关键词:柯林武德 实证主义 历史知识性质 历史解释模式 
西方历史哲学研究主题的嬗变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启示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84-90,共7页朱荣英 
2014年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中心资助课题"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研究主题的转换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启示"(AKN:2014-0-LO-1)
现代西方"实证史学"强调历史研究要尊重事实经验,且一切必须局限在主观经验的范围内,不能超验应用。而"材料史学"更是将史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强调到了非常不适当的地步,以至于提出材料就是一切的"无‘论’历史"的主张。与之相反,无论新...
关键词:历史哲学 主题转换 理性启示 
拨开迷雾见真伪——试析青锐其人其说被引量:2
《安徽史学》2012年第5期39-44,共6页黄蕾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研究>(项目号为07JJD770119)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历史哲学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译者青锐对当时所有的历史哲学著作进行了批判,唯独推崇他本人所译的拉波播尔的《历史哲学》。通过考证,我们发现青锐和叶青等,都是任卓宣的笔名。他对其它历史哲学著作的批判有失偏颇,而...
关键词:青锐 叶青 任卓宣 西方历史哲学 《历史哲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