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马克思主义

作品数:139被引量:26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韩庆祥王虎学邱耕田周新城吴苑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邓小平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
《党史纵横》2024年第9期26-27,共2页李海青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如何准确理解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至关重要。就此,邓小平在谈话中曾有针对性地指出:“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这句话是一位为马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党 奋斗终生 指导思想 理解马克思主义 准确理解 邓小平 针对性 朴实 
理解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四重维度被引量:1
《理论导刊》2023年第9期104-108,共5页陈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人民民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9CKS010)。
反贫困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吸收借鉴前人反贫困思想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反贫困理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从认识论、价值论、目标论和实践论等四重维度,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困产生的制度根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反贫困 贫困治理 共同富裕 
理论认同与话语建构——理解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时代价值的两个视角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4-9,共6页胡枫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话语体系与教学叙事:全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质增效研究”(21KDC018)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在建党百年之际提出的重要命题,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明,传入各民族必先图存活、再徐图发展,存活的关键在于能否契入各民族的传统之中,与民族文化相融通。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华优秀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 理论认同 话语体系 
“意识形态”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重要路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48-56,共9页李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文化自觉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景观类遗产研究”(项目编号:22BM2078)的阶段性成果
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以文化生态学、结构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派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人类学从未停止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洞见中获得支持与启发。相比于经济基础,以研究文化和象征秩序起家的人类学更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意识形态 文化 
民族复兴的文明展望—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另一视角被引量: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29-35,共7页徐冶琼 李艳萍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JDSZKZ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骨干项目(YWF-22-WKQN-12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GYB2228001)。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两个结合”)的强调和展开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站在文明的高度,对中国道路更加笃定、更加自信地展望文明复兴的...
关键词:“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复兴 文化自信 
学好经典著作,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被引量:1
《科学与无神论》2022年第5期42-46,共5页龚云 
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新时代无神论宣传教育成就与经验研究”(22STA045)的阶段性成果。
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列宁的《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是两篇代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经典著...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 经典著作 马克思 列宁 
基于四重维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大连干部学刊》2022年第8期24-29,共6页张恺 
2020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美好生活的哲学审美维度研究”(项目编号:20ZXC1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彻底的哲学革命,坚持了崇高的价值信仰,具备了科学的理论逻辑,立足于永恒的伟大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哲学革命 价值信仰 理论逻辑 伟大实践 
论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理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第三条道路”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2年第3期29-36,共8页曲红梅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术定位研究”(20AZX016)的阶段性成果。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作为第二国际后期的一个学派,在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的关系方面提出了不同于修正派和正统派的“第三条道路”,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科学问题与价值问题的关系”等问题做出了独特阐释,为后来的...
关键词:奥地利马克思主义 科学性 价值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体性
《新华文摘》2022年第3期36-40,共5页罗骞 唐解云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体性既体现在这一理论本身的理论逻辑中,也体现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体性已经有过不少阐释。但是,由于受当代学科建制的影响,以相对分化的方式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十分普遍。经济学、哲...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科研究成果 学科建制 总体性 理论逻辑 经济学 政治学 理解马克思主义 
从共情学情中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价值
《中学历史教学》2022年第1期7-9,共3页梁艳芳 
新一轮(2020—2022)珠海市名教师工作室专项课题“大概念统领下的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GZS20)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是初中历史课程的经典内容。但因其内容理论性强,文字抽象深奥,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简略处理,由此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如能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共情机制,增强个体的情感体验,进而让学生体会到理...
关键词:核心素养 学情 经典内容 国际工人运动 主观世界 共情 罗杰斯 情感体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