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规划

作品数:45被引量:11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武廷海周易知徐斌于希贤王学荣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更多>>
相关期刊:《镇江高专学报》《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考古学报》《文物》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京中轴线的东方文化内涵和哲理意蕴——对话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李先逵
《中华民居》2024年第6期2-5,共4页卿卫平 李忠民(图) 
近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老北京都城文明的全球文化交流互鉴搭建了全新的平台。纵贯老城南北的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初期,形成于明中期,全长7780.54米,约合15里(文章所述的“里”都特...
关键词:北京中轴线 中国民族建筑 景观形态 正阳门 都城规划 长度单位 先农坛 天坛 
论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形制束与规范变迁——基于《考工记》后17个古代都城的实证
《城市规划》2024年第11期4-19,共16页刘迪 
针对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在学界一直存有争论的两个基本问题:(1)为什么《考工记》在后世实践中鲜有完全匹配其形制的案例?(2)为什么本出同源的明清都城与秦汉都城在空间形制上差异如此之大?从社会思潮的视角,提出自然形制、人文形制、功能...
关键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考工记 传统哲学思想 传统规划理念 人居环境 都城形制 格局演化 
规划遗产视角下“新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价值(1949—1965)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4年第5期12-19,共8页许皓 李百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2YJCZH2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后,如何实现“封建帝都”“消费城市”向“社会主义首都”的转换是新生政权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为此,北京经历了一场规模宏大而内涵深刻的城市改建,形成了新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遗产是遗产保护领域涌现的新议题...
关键词:规划遗产 城市规划史 都城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 社会主义城市 苏联专家 
面向一统的都城规划——再论隋大兴的空间形制建构及其历史意义
《城市规划》2024年第9期99-110,共12页栾滨 孙晖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科研专题(DUT23RW112)。
隋大兴是在一统全国过程中规划建设的新都城。其营建不仅在于都城空间本身,也包括以都城为核心面向整个疆域的一系列空间建构。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变以及隋大兴的建设背景,认为隋初围绕大兴城在疆域范围、近畿区...
关键词:隋大兴 大一统 都城形制 疆域建构 国家秩序 
地理经纬:国土和都城地区层面元大都相地初探
《人类居住》2024年第3期6-11,共6页武廷海(文/图) 
相地是元大都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主要任务是确定都城选址(即择址),协调与营建相关的规模、朝向、布局等问题,关系到都城规划的总体与全局。都城相地远比一般城市复杂,涉及到多个空间尺度。第一,在国土层面,要考虑都城的宏观选址问题,这...
关键词:元大都 空间尺度 功能布置 相地 都城选址 都城规划 空间结构形态 宏观选址 
探析我国古代开放式都城对《考工记·匠人》中规划思想的演绎——以宋元两代都城为例
《建筑与文化》2024年第1期217-220,共4页任宁 
《考工记·匠人》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系统性都城规划理论,其思想内核与礼治和中央集权相统一,也因此在古代都城规划的历史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选取宋元两代具有代表性的四座开放式都城,分别分析其对《考工记·匠人》中规划思想...
关键词:《考工记·匠人》 都城规划 开放式都城 宋元都城 
邺城:动荡时代,灿烂古都
《金秋》2023年第24期28-31,共4页朝阳 
提起中国古都,你当然会想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长安,“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临安……你是否知道,在辽阔的华北平原,还有一座六朝古都?它就是邺城。这座命运坎坷的古都,曾是西门豹治水之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故址,“...
关键词:魏晋北朝 六朝古都 建安七子 邺城 佛教造像 西门豹 都城规划 
“天有求绎”与“地法九宫”——西周雒邑规划的“象天法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44-51,共8页徐斌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仰观俯察”精神,投射于城市规划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象天法地”传统。以西周都城雒邑规划为例,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为基础,探讨“象天法地”规划思想和方法的成型及其在雒邑营建中的表现。雒邑规划综合运用“象天”和...
关键词:城市规划 都城规划 西周雒邑 象天法地 
“打开”北京中轴线
《人生与伴侣(国学)》2022年第1期58-59,共2页戴时焱 
北京有一条长7.8千米的南北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楼,纵贯城市核心地带,由众多连续而有着内在关联的建筑、道路等城市空间所组成。作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线性历史文化遗产,这条驾驭全城、地位至尊的中轴线,体现着执政者关于都城规划建设的...
关键词:南北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 都城规划 历史文化遗产 核心地带 永定门 钟楼 内在关联 
东汉三公府位置考论——附论其曹司构成及其职掌被引量:2
《镇江高专学报》2021年第4期73-78,共6页刘晨亮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xm2021066)。
《通典》卷二十《职官二》所载(太尉府)“府门无阙”与永平十五年(72年)三公府变化有关。结合《后汉书》《汉官仪》,由历史学方法考证可知,永平十五年(72年)前、后,苍龙门—耗门大街以南分别为司徒府、司空府、太尉府,太尉府、司徒府、...
关键词:东汉 三公 都城规划 列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