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感

作品数:2753被引量:1277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波雷戈路文彬陈晋欧阳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心茧”上歌唱——冲绳“三线日”(2022)节庆表演中的声音档案、历史记忆与和平行动被引量:1
《中国音乐》2023年第4期30-41,共12页黄婉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记忆、认同与跨国想象:当代上海城市多元族群音乐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BD054)的阶段成果。
被称为“万国津梁”的琉球·冲绳,在“地缘时刻”流转中不断成为新的地方,音乐亦在更迭的主体、情境和时空语境中流动生成新的形式与隐喻。20世纪90年代的冲绳民族主义围中出现了以三线为中心的节庆“三线日”,通过本部舞台的冲绳民谣...
关键词:三线日 冲绳离散 节庆 表演 记忆 历史感 身份认同 和平行动 
哲思性、历史感与通灵写作的可能被引量:1
《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10期163-170,共8页刘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再发现”(18BZW173)。
几度谈论冯晏的诗歌,是因为我真正意识到了她作为个体诗人在新世纪的重要性。冯晏在女诗人中的确是个异数,是个让人读其诗不知所措却又暗自惊喜的无法归类者,既有想象力的狂欢,又有对语言的暴力式“改造”。她竟然如此迷恋理性、智慧和...
关键词:女诗人 诗歌写作 历史感 通灵 新世纪 辩证法 想象力 碎片化 
历史纹理与工业景观——工业题材纪录片中的民族国家意象表征被引量:3
《中国电视》2022年第8期86-91,共6页罗锋 王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纪录片批评史研究”〈20BXW0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由《超级工程》《大国建造》《钢铁脊梁》等纪录片构筑的创作矩阵,标志着工业题材正进入纪实影像的视觉体系。本文梳理工业题材纪录片的历史线索,发现历史走向、国家意志以及主流话语体系,对于各历史阶段的工业题材纪录片创作有...
关键词:工业题材纪录片 历史感 民族国家 工业美学 
失衡与守恒:刘大任研究经验、问题及展望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98-104,共7页袁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六十年来台湾社会思潮的演进与人文学术的发展(1950-2010)”(16ZDA138);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台湾社会文化思潮研究”(FJ2019JDZ018)。
刘大任是北美华文文学的重要作家。20世纪80年代初,学界开始从不同维度对其人其作展开深入探讨,成果丰硕。迄今为止,研究主题集中在中国关怀与中国质素、历史观照与思想剖析、园林隐喻与运动内蕴、叙事艺术及审美方面。但研究尚存在空...
关键词:刘大任 中国性 历史感 园林隐喻 “运动内涵” 
主持人语:时间之流的文本浮标被引量:7
《小说评论》2022年第1期98-101,共4页何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文学经验和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19ZDA277)阶段性成果。
哪些文本可以称为现象级文本?为什么要研究现象级文本?现象级文本当然也关注狭隘的文学性,但它更重视文本和读者,文本和文学生活,文本和更广阔社会生活等等相关联的历史感和整体性,故而现象级文本不等于我们一般而言的文学经典。文学史...
关键词:主持人 历史感 文学经典 经典性 时间之流 重视文本 整体性 文学性 
冷与热:海外民族志研究中的历史感问题被引量: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74-82,共9页龚浩群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佛与他者:当代泰国宗教与社会研究”(18FMZ009)。
基于泰国研究经历的回顾和反思,讨论海外民族志研究中的历史感问题。历史感是研究者对被研究者所处历史语境的感知和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双方之间的对话而形成对他者的文化描述,进而试图表明:历史感的形成与研究策略有密切的关联;历史...
关键词:海外民族志 泰国 历史感 “冷社会” 同生性 
孙犁新诗述评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32-39,共8页李玉辉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孙犁年谱长编”(19BZW125)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散文家、小说家的孙犁有一系列的新诗创作,这些新诗创作与其散文、小说创作相伴随,构成了其文学世界的重要一维。孙犁的新诗创作不但自成特色,而且呈现了关于其思想、情感的丰富的诗性材料。孙犁新诗前期口语化明显,有一定宣传色彩...
关键词:孙犁 新诗 语言 历史感 
理论如何进入经验和历史被引量:7
《新视野》2021年第2期92-100,共9页肖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转型社会学理论范式创新研究”(17ZDA112)。
由于不能理解经典理论内在的经验性和历史性,出现了要么视理论为无用要么滥用理论两种形异实同的倾向。形式化只是理论的外在特点,真正的经典社会理论往往扎根于普遍人情和言说者的时代经验中,能够洞察和反思“前见”,故最有实践能力。...
关键词:经典理论 经验感 历史感 实践性 文明比较  
“巨大的历史感”:恩格斯对唯物辩证法根本特征的阐发被引量:4
《河北学刊》2021年第2期70-76,共7页苏振源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重大问题研究”(19ZDA020)。
从1859年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书评开始,恩格斯有意识地凝练和释明马克思在历史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辩证方法,并指出其根本特征在于拥有“巨大的历史感”。后来借助于批判杜林哲学的机会,恩格斯以梳理自然科学发展史的方式,补充...
关键词:恩格斯 辩证法 唯物主义 实践 
哲学理论的历史感与历史叙述的哲学性——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哲学研究》2020年第1期29-36,127,共9页张云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哲学理论的历史感与历史叙述的哲学性: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研究”(编号13CZX007)的阶段性成果
哲学与历史学存在互补共生的关系。哲学理论的历史感揭示了哲学靠近历史学的方式,历史叙述的哲学性则揭示了历史学靠近哲学的特点。历史在哲学理论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历史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根本特征;历史是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历史性是...
关键词:哲学 历史学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实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