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比乌斯带

作品数:21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罗正里关薇吴振奎潘薇更多>>
相关机构:韩国外国语大学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教育报刊社连云港市建宁小学更多>>
相关期刊:《黑龙江高教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幼儿教育(父母孩子)》《中学生数理化(高一数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实现麦比乌斯环过程
《小学科学》2014年第8期62-62,共1页徐上云 
麦比乌斯环是一种单侧、不可定向的曲面。因A.F.麦比乌斯(August Ferdinand M bius,1790-1868)发现而得名。将一个长方形纸条ABCD的一端AB固定,另一端DC扭转半周后,把AB和CD粘合在一起,得到的曲面就是麦比乌斯环,也称麦比乌斯带。简...
关键词:不可定向 麦比乌斯带 简单解释 Ferdinand 生活阅历 作文命题 写作欲望 资源宝库 心理世界 写作素材 
生与死的麦比乌斯带--《丁庄梦》内容分析被引量:2
《南方文坛》2013年第2期71-74,共4页殷美荣 
序言 阎连科的小说《丁庄梦》显示出他典型的小说风格。作者著有《坚硬如水》《日光流年》《受活》《丁庄梦》《风雅颂》等作品,这些作品都表现出似现实非现实的极端性,他本身就是火山般爆发力很强的作家。阎连科曾获第一、第二届鲁...
关键词:《丁庄梦》 麦比乌斯带 生与死 内容 《日光流年》 《坚硬如水》 小说风格 《受活》 
数学日记的“反刍”功能
《吉林教育(综合)》2012年第7Z期72-72,共1页林华 
一、探索型数学日记探索日记,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探索渴望和冲动,保持一种不断发现的新鲜感,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探索意识,培养数感,进而增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生日记一)今天我在《小学生数学报》看到了这么一题:有一个多为位数...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报 探索意识 探索型 已有知识经验 思维碰撞 麦比乌斯带 负迁移 反思型 韩信点兵 著名数 
小说中的小说——论《金色笔记》的超小说艺术
《作家》2010年第8期35-36,共2页潘薇 
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坚持用形式本身来说话,探讨了"自由女性"安娜在面对混乱的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写作障碍时所经历的内心分裂和崩溃。小说的麦比乌斯带结构和超小说艺术非常直观地展示了这个世界的混乱状态和安娜分裂的人格。
关键词:《金色笔记》 超小说 麦比乌斯带结构 
麦比乌斯带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0年第7期22-22,21,共2页谷文俊 
麦比乌斯带是一种单侧、不可定向的曲面.将一个长方形纸条ABCD的一端AB固定,另一端DC扭转半周后,把AB和CD粘合在一起,得到的曲面就是麦比乌斯带.是以它的发现者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麦比鸟斯的名字命名的.
关键词:麦比乌斯带 天文学家 长方形 数学家 发现者 曲面 
怎样阅读一本书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第8期1-1,共1页布罗茨基 刘文飞 
关键词:一本 麦比乌斯带 德国人 人能 活着 写作方式 艺术形式 四开 博尔赫斯 摆幅 
绘画与数学:感性与理性的相互依存
《考试(高考族)》2009年第9期12-13,共2页关薇 
数学对绘画的影响由来已久,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利用透视原理创作出不朽的名作,20世纪荷兰艺术家埃舍尔对无限拼图的探索给人以启迪,萨尔瓦多·达利独创先河的利用四维立方体的展开图向世人描绘出了使心灵震撼的作品。艺术家们从斐...
关键词:数学家 感性与理性 相互依存 绘画 文艺复兴时期 斐波那契数列 麦比乌斯带 艺术家 
《幼儿教育》2008年总目录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2008年第12期45-46,共2页
关键词:阳光雨露 一元钱 告诉我 儿童意外伤害 自主学习 麦比乌斯带 礼仪教育 小猫钓鱼 小熊 丁宗一 
纸环小实验——麦比乌斯带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2008年第1期24-25,共2页龚凌竹 
你能用剪刀将一个圆纸环剪成一个更大的纸环么?或者剪成两个套在一起的纸环?看了下面这个小实验,你就能发现纸环的秘密了。
关键词:麦比乌斯带 双面胶 涂黑 玉米地 日面 动力机械 无可辩驳 
麦比乌斯带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2007年第3期39-39,共1页
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可从纸上的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
关键词:麦比乌斯带 数学家 纸带 拓扑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