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秩序

作品数:192被引量:23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江源张国霖李子华朱芝洲刘春梅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国家哲学和教育新秩序建构的美日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比较
《高教发展与评估》2025年第2期58-68,I0004,I0005,共13页张磊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VR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与进路研究”(JG21DB279);2022年度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向度与实践路径”(LJKMR20220988)。
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加速开辟科学研究新疆域,围绕人工智能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比较美国和日本发布的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政策文件,分析其所蕴含的复杂世界的政治博弈、关涉发展的未来愿景和教育承...
关键词:未来教育 人工智能 教育秩序 国家哲学 
回归伦理:教育秩序的泛通约误区及其治理
《中小学德育》2025年第2期39-44,共6页郑鸿奕 
在关注效益和速率的时代,通约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教育中的通约倾向,其本质是教育管理手段的简化和去责任化。现象学揭示了量化通约导致的教育秩序困境,表现为掠夺性的教育时间秩序与生产性的教育空间秩序,造成教育价值异化和人的...
关键词:教育秩序 通约 德性规范 伦理治理 现象学 
回到教化:为了德性教育秩序的重建
《教育视界》2024年第34期20-23,共4页王备 马占军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钱穆教育思想观照下乡村小学德性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编号:D/2021/02/6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德性是可以教化的,目的是唤醒、激发、引导儿童的精神成长;同时,德性又是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从德性教育被泛化、窄化、虚化与简化的现状回望中,获得对学校德育现状的认识,在对教化的追问和回归其意蕴理解中,获得回到教化的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德性教育秩序 德性课程 回到教化 
论物性存在的教育遭遇——教育空间生产的逻辑悖论及其超越
《教育学术月刊》2024年第9期37-46,共10页吕寿伟 包兴婷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学校教育功利化现象的精神哲学研究”(编号:BAA200028)。
教育空间既规定着人之存在的常规化秩序,也使教育主体面临着“平庸化”的生存风险。教育空间生产的规则悖论、权力悖论及现代性悖论以环环相扣的紧密框架生产与再生产出崇尚物性的教育秩序。在此秩序之下的现代性教育表现为主体身体的...
关键词:物性存在 教育遭遇 空间生产 逻辑悖论 教育秩序 
“奋楫笃行”:单亲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秩序探析——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的一项自我民族志
《当代家庭教育》2024年第6期20-25,共6页谢梓文 
生命历程理论聚焦于微观的个体生命模式与宏观的历史时空演进与更替之间的微妙联结,而“时间”是建构这一联结关系的关键要素。研究采取自我民族志的方法,聚焦“单亲离异家庭”这一主体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埃尔德的“生命历程理论”基础...
关键词:单亲离异家庭 教育秩序 隔代陪读 生命历程理论 自我民族志 
全球教育秩序重塑中比较教育研究的伦理品格——他者性伦理学的观照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91-99,共9页李锐 崔佳维 安亚伦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大国博弈背景下促进学生流动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研究”(22YJC880001)。
全球秩序转型必将带动全球教育秩序的重塑,同时也召唤着比较教育研究的范式革新。列维纳斯的他者性伦理学展露了比较教育研究对象的伦理属性,预示着比较教育研究者认知的伦理深化,提供了比较教育学术共同体的伦理规范。全球教育秩序在...
关键词:比较教育 他者性 伦理品格 全球教育秩序 
重塑国家教育秩序——现代历史大变局中的中国教育文明被引量:19
《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55-67,共13页刘远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0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教育变革的文化基因研究”(编号:CAA200237)的研究成果。
现代历史大变局中的中国教育文明研究,要义在于建构一种国家教育文明的叙事与分析框架,进而在历史与现实、成就与趋势的多重尺度中认识中国教育文明的本质特征。现代历史大转型进程中,古代中国教育文明发生断裂,中国教育文明迈向现代化...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国家教育文明 
后疫情时代教育秩序的重建--《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解析被引量:2
《上海教育科研》2022年第12期41-49,共9页韦林翠 林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教育学国家重点课题“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教师素养及培养体系研究”(编号:AFA210017)的研究成果。
后疫情时代下,如何重建新教育秩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报告基于全球多重生存困境、人权危机的问题提出了建构未来新教育社会契约的理念...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社会契约 未来教育 全球共同利益 
如何建构一种“无蔑视”的教育秩序——基于教育蔑视根源的分析
《当代教育科学》2022年第10期7-14,共8页雷晓庆 
宁夏回族自治区大中小学“课程思政”精品项目“基于儿童生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故事教学探究”(项目编号:NXSZ20203002)的研究成果之一。
审视现实教育场域,以虐待性、排斥性、侮辱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育蔑视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对受教育者人格尊严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使人处于一种扭曲的和不完整的发展状态之中。究其根源,教育蔑视问题不仅仅与主体立威、区隔心理...
关键词:教育蔑视 人格尊严 教育制度 心理边界 教育承认 
城镇化背景下县域陪读的形成机制研究被引量:1
《少年儿童研究》2022年第10期31-40,共10页程晓莉 齐学红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国家一般课题“历史文化视域下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EA200117)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S省Y县的质性研究发现,县域陪读看似是教育城镇化进程中的被动行为,实则蕴含着复杂性,是农村家庭在全面洞察子女学习状况、群体遭遇、社会态势的基础上主动求变的教育选择。此外,乡村“好教师”的县域流动增加了乡村家长对县校教...
关键词:教育城镇化 县域陪读 乡村家长 县域教育秩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