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作品数:7297被引量:6890H指数:2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维武耿云志郑师渠罗志田郑大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出入中西,熔裁新旧——欧阳予倩《宝蟾送酒》与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戏曲改革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23年第4期35-44,共10页刘汭屿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晚清民国京剧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20CB1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京剧红楼戏《宝蟾送酒》是欧阳予倩在新文化运动发轫之时戏曲改革的代表作。当时的欧阳予倩具备西方戏剧素养,但尚未被“全盘西化”的激进思潮同化,因此《宝蟾送酒》实现了西化的新思想、新文体与传统的旧技艺、旧风格的熔裁融合,既实...
关键词:西体中用 戏曲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 新旧剧论争 
呼应与异见——论“文学革命”与“美术革命”之关联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22年第6期103-111,共9页张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变局中的现代国画家诗文研究”(项目编号18BZW1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文化运动视域下的“文学革命”与“美术革命”联系紧密。新文学家们试图将文学的影响力扩大到美术领域,而美术界也有意识地借鉴“文学革命”的思路。在启蒙、科学、个性主义、平民化等具体问题上,两者既相呼应又存在相异的思考路径。...
关键词:“文学革命” “美术革命” 新文化运动 
北大预科国文课程与新文化运动的互动——《学术文录》与1917年前后的“整理国故”
《文学评论》2022年第4期107-115,共9页张慎 
1917年前后编定的《学术文录》讲义推动了北大预科国文课程体系的变迁。“学术文”逐渐从原来的“文章”“讲读”课程中孕育出来,成为北大预科国文课中独立的教学内容。1919年后,受“整理国故”潮流的影响,课程更名为“国故论著集要”,...
关键词:北大预科国文课程 《学术文录》 新文化运动 整理国故 钱玄同 
“无恩有爱”:新文化运动亲子伦理再考察被引量:10
《文学评论》2020年第1期111-119,共9页姜瑀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文学伦理叙事研究”(项目编号18AZW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文化人通过强调生育行为的偶然性和自然性,否定了父于子有恩,同时也将生育的意义从世系延续改写为个体生命事件。与此同时,自然亲情被新文化人建构为亲子关系的本体性价值,情感原则成为了代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爱”取代“...
关键词:亲子关系 社会批评 新文化运动 伦理 
编后记
《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223-224,共2页
朱光潜在1922年曾批评学术界的五大通病,即:无爱真理的精神;无评判的精神;无忠实的精神;无独立创造的精神;无实验的精神。这位年轻学者“身在此山中”,新文化运动正在他身边蓬蓬勃勃地展开,他却视而不见,这就有点奇怪。
关键词:编后记 新文化运动 精神 学术界 朱光潜 真理 
“国际人文主义”的双重跨文化构想与实践——重估学衡派研究被引量:3
《文学评论》2015年第1期110-119,共10页李欢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衡派因与新派相颉颃的文化姿态而被扣上了"复古"、"反动"等帽子,其思想主张在学界长期受到遮蔽。上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沿着"保守主义"、"古典主义"、"人文主义"三大维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析,但由于对白璧德与学...
关键词:人文主义 跨文化现象 文化实践 学衡派 国际 新文化运动时期 白璧德 文化姿态 
佛性与现代性的渗透与融合——论太虚法师诗文创作中的新文化影响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13年第3期50-58,共9页谭桂林 
作为现代佛教改革的领袖,太虚法师是一个宗教家,也是一个文学家。在修习佛学的同时对西方文化也多有涉猎,在从事旧体文学创作的同时与新文学家也多有交往,对外国文学也经常关注,这些修习与文学的活动为他建构起了博通古今、融贯中西的...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太虚法师 现代性 诗文创作 佛性 佛教文学 文学家 西方文化 
“分科”视域中的北京大学与“新文化运动”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13年第2期114-128,共15页李哲 
在"五四"时代,由于北大各个学科之间存在差异,蔡元培的北大改革有着不同的路径、目标,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具体来说,蔡元培一方面确立起"纯粹研究学问"的宗旨,贬抑了作为"应用之学"的法科,从而以大学场域内的"学"、"术"之别将五四知识...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北京大学 “五四”时代 视域 分科 北大改革 知识分子 存在差异 
古代文学研究的“早期现代”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11年第3期69-79,共11页沙红兵 
吴承学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史"(10&ZD102);笔者主持的广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传统与现代交互视野下的古代文学经典"(GD10CZW08)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借用近年来在西方现代性反思中颇为引人瞩目的"早期现代"这一概念,重新发覆从维新变法到新文化运动期间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价值。面对空前剧烈的古今中西之争,"早期现代"在"文"的观念、文学史以及文章、词曲等的研究中,通过古今...
关键词:古代文学研究 现代性反思 早期 新文化运动 古代文学传统 维新变法 文学革命 学术史 
清末民初小说中“现代性”的起源、形态与文化特性被引量:7
《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141-145,共5页耿传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中国乌托邦小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BZW052
从梁启超倡导"小说界革命"到陈独秀开启的"新文化运动",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文学变革过程,因此将其联在一起作一整体性的综合考察,对于理解中国文学的古今之变很有必要。从近代小说变革的主导倾向而言,它呈现为一种自觉、能动的现代性形态...
关键词:“小说界革命” “现代性” 小说形态 清末民初 文化特性 起源 日常生活经验 “新文化运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