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璧德

作品数:227被引量:28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潘水萍谢晶段怀清朱寿桐杨劼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湖南女子学院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理制欲”还是“以礼制欲”?——白璧德思想在中国的译介与跨文化认同
《中国文化研究》2024年第4期172-180,共9页耿小龙 
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学衡派”翻译现代性研究(2021SJA0519)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吴宓以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对译、置换白璧德人文主义关键词的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焦点。本文从吴宓翻译白璧德人文主义“内在制约”(inner check)等概念时出现的前后不一致入手,利用大量一手资料,由翻译现象深入到文化转换的历史...
关键词:“以理制欲” “学衡派” 白璧德“人文主义” 跨文化认同 
最是璧光映文澜:白璧德的学术之旅
《世界文化》2024年第9期17-20,共4页冯智强 马维 
对于一生都在与各种不同思潮对峙的欧文·白璧德(1865-1933)而言,被一些以邻为壑的同行视为最大论敌和半生对手已是家常便饭。不管是与杜威实用主义之争,还是与斯宾加恩和克罗齐审美主义之辩,都可处之泰然。然而当林语堂这样一位他钟爱...
关键词:欧文·白璧德 审美主义 克罗齐 林语堂 以邻为壑 
“言”与“行”的分途——海德格尔与白璧德对东方“道路”思想的借鉴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8,共8页杨劼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比较文化视域下美国新人文主义文化理论构建研究”(GD20CWW07)。
海德格尔与白璧德不约而同地借鉴了东方“道路”思想,但有着“言”与“行”的不同向度,“言”“行”之分途所导致的宗教意蕴和最终旨归也有所不同。海德格尔的“道路道说”乃“大道道说”,天地神人四方世界在大道道说中互相通达,人是存...
关键词:海德格尔 白璧德 道路 道说 内在行动 
“人文主义”论争:“白璧德杜威之争”的由来
《国外文学》2024年第2期52-62,共11页龚世琳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白璧德全集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19AWW002)的阶段性成果。
“白璧德与杜威之争”往往与其各自弟子在中国展开的论战不无关系。知识界不乏详细论及杜威与胡适的师生情谊、白璧德与各弟子的因缘际会的著作或文章,却鲜有就“白璧德杜威之争”与“胡适和白氏弟子之争”的关系发问且进行深入探究的...
关键词:白璧德 杜威 人文主义 实用主义 
比较文化视域下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自然观的构建
《理论界》2024年第5期63-69,共7页杨劼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比较文化视域下美国新人文主义文化理论构建研究”(GD20CWW07)阶段性研究成果。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自然观的构建融入了诸多东方文化要素,尤其是中国早期道家的思想资源。基于西方现代人的神、人、自然三维心理结构,白璧德比较中西方的“自然”文化理论,批判自然主义的自然人性论,汲取中国道家内敛的“集中”思想和“...
关键词:欧文·白璧德 新人文主义 自然 自然主义自然观 人文主义自然观 
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之文化互鉴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杨劼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比较文化视域下美国新人文主义文化理论构建研究”(GD20CWW07)。
通过文化交流和互动,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都促进了各自的人文思想建构。中国知识分子影响了白璧德,使其新人文主义融入了中国文化要素。与此类似,白璧德也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使其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进...
关键词:欧文·白璧德 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 文化互鉴 儒学现代化 
“礼教”与“传统”——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路下吴宓的翻译与道德践行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年第4期82-93,共12页蒲瑶 
吴宓在《学衡》中发表了两篇翻译白璧德的作品,《白璧德论民治与领袖》1924年发表于第32期,《白璧德论欧亚两洲文化》1925年发表于第38期。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篇译文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礼教”一词,这一译法为《学衡》杂志中发表的白...
关键词:白璧德 新人文主义 吴宓 《学衡》 礼教 
新人文主义的中国阐释与范式转换——学衡派“跨语际实践”研究之二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08-116,共9页马建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学衡》与《新青年》文学观念比较研究”(23FZWB076)。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非常契合,这种契合引起了学衡派群体的共鸣。新人文主义思想促使学衡派用世界视阈进一步体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普遍性,也使得学衡派具有了新文化阵营所缺乏的经典意识。学衡派与新文化阵营间的...
关键词:白璧德 学衡派 新人文主义 跨语际实践 中国阐释 范式转换 
从白璧德到梅光迪——学衡派“跨语际实践”研究之一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95-106,共12页马建高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国时期学衡派新人文主义译介与接受研究”(22ZWB003)。
“跨语际实践”包括知识分子在中西方思想碰撞时的复杂思考、西方文本在中国本土语境中产生的新意涵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译介者本人的能动性。梅光迪追求的“真理”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有密切关联,但无法直接画等号。白璧德努力将新人...
关键词:白璧德 梅光迪 跨语际实践 新人文主义 CHARISMA 
古典文学教育与人性均衡——欧文·白璧德的文学教育思想
《山东外语教学》2023年第3期85-94,共10页王凤 
重庆市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文科视域下研究生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jg21308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外国文学教育与认知研究”(项目编号:ZTYS23040)的阶段性成果。
针对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哈佛大学教育改革导致的文学教学困境,白璧德认为,美国大学教育过多地受到实用主义、自然主义、科技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为进行纠偏,他提出了古典文学教育的主张,将古典文学视为可供美国大学生共...
关键词:文学教育 选修制 古典文学 人性 欧文·白璧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