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依据

作品数:124被引量:13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禄晓平王诗群刘树林丁力高翔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品德的探析
《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年第8期233-233,共1页张宾宾 候晓娟 
在小学基础教育实践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注意加强同学们学习品德教育,学习品德是随着人的学习活动而产生的能动的心理状态,实际上是人的思想品德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反应,是决定同学们行为的动态与特征的心理依据,事实上,学习...
关键词:小学基础教育 品德的形成 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 心理依据 心理状态 小学语文教学中 解惑 
状物散文三“新”:物态新 视角新 原理新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2019年第5期54-57,共4页曹津源 
状物散文怎样做到道他人所未道,使读者耳目一新?《樱花时节》给我们三点启示,值得借鉴。时文引路樱花时节郝俊樱花确实有些特别,看一次就难忘。樱花的花瓣较小,颜色多为粉红或白色。我见过的樱花,更多似乎是介于两种颜色之间,嫩红中含...
关键词:亭亭如盖 心理依据 爬山虎 
高中校长对新高考改革的认知与态度调查分析
《中小学校长》2018年第6期42-44,共3页饶玲 
为了了解高中校长对新高考改革政策知晓情况,对改革重点问题的赞同情况、参与改革的意愿情况.以及影响其改革意愿的相关因素,笔者对江西省部分高中校长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工作,为新高考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一些心理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高考改革 问卷调查 校长 高中 态度 认知 心理依据 江西省 
机器无法替代人新闻写作的心理依据被引量:4
《青年记者》2017年第25期54-55,共2页欧阳霞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随后在21时37分15秒,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其官方微信上发布了一条标题为“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的消息,并在文末注明:“以上内容由机器于2017年8月8日21时37分15秒...
关键词:心理依据 新闻写作 机器 九寨沟县 地震台 阿坝州 四川 消息 
身边榜样教育的必要步骤和心理依据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上半月)》2014年第7期71-73,共3页蔡云雪 
与传统上我们的榜样对象和班主任惯用的“榜样序列单”中那些“三好学生”、班干部和英雄、楷模不同,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论及“有效的榜样”时更加强调的是这样两点:其一,榜样与学习者之间的相似性...
关键词:榜样教育 心理依据 “三好学生” 社会学习理论 心理学家 能力范围 学习者 班主任 
浅谈小学数学课中的启发式教学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年第7期225-225,共1页谢选进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还没有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发展时期,呈现出不成熟的状态。启发式教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教学规律的反映,有其坚实的哲学基础和心理依据,同时也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数学课程改革 启发式教学 小学生 心理发展规律 学习方法 教学规律 心理依据 哲学基础 
浅析音乐创作中的灵感被引量:1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72-72,共1页高雨佳 
在艺术创作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艺术家苦苦思索很久得不到的东西,却在某一个时刻突然降临,或者艰难的艺术创作在某一时刻突然变得畅通无阻。人们往往把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这种情形叫做灵感的降临。灵感在音乐创作中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关键词:音乐创作 灵感 心理依据 其他条件 
体育中考生考前紧张情绪的探讨
《新校园(上旬刊)》2012年第2期146-146,共1页金珍强 
近年来,尽管体育中考考试评分标准没怎么变化,但是体育考试更加严格,更加规范,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大多数体育中考生在考前的压力比较大,容易产生紧张情绪。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帮助考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整,为保证竞技状态的发...
关键词:体育考试 紧张情绪 中考生 考前 评分标准 心理调整 心理依据 竞技状态 
教育要着眼于“心”
《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第33期93-93,共1页陈荷玉 
我在平时工作中常常发现很多教师看到了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通常会把学生找过来就他们的错误狠狠地批评和教育一番,然后学生一言不发、低头认错,表示要改正错误,一次所谓的教育就算结束了,而时隔不久这名学生可能又会犯上同样的错...
关键词:教育转变 “心” 心理分析 行为举止 行为表现 思想根源 心理依据 教育案例 
动手识字趣味浓被引量:1
《小学语文教师》2011年第4期58-59,共2页方利春 
动手是孩子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孩喜爱的生活方式之一。中国古代教育家王守仁曾这样说过:“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这段话阐述了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的特点...
关键词:识字教学 动手 趣味 认识世界 生活方式 心理依据 王守仁 教育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