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翻译

作品数:54被引量:16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朱燕席东罗列卢冬丽徐晓丹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都市家教(下半月)》《社会科学家》《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嘉应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一样的“水浒”——间接翻译与形象构建
《外语研究》2024年第5期23-30,F0003,共9页王运鸿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在英语世界译介传播的历史流变与接受影响研究”(编号:23NJYH07);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射雕英雄传》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接受与中国形象建构研究”(编号:YY22212)的阶段性成果。
目标语导向下,间接翻译具有与直接翻译相同的功能,这使其成为翻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领域。本文从形象学视角出发,聚焦《水浒传》间接译本Robbers and Soldiers,探讨间接翻译如何影响中国文学与文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由于中介译本的滤镜...
关键词:《水浒传》 间接翻译 形象构建 性别伦理 形象学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小说《封锁》中的比喻翻译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4年第16期41-44,共4页方彬洁 冯立波 
《封锁》是张爱玲在194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其特色之一便是作者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频繁运用比喻手法。比喻作为常用的修辞手法,具有修饰文章、渲染氛围、丰富想象等功能,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本文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
关键词:《封锁》 比喻 关联翻译理论 直接翻译 间接翻译 
间性视域下林语堂《京华烟云》的书写特质及其非典型间接日译
《外国语言文学》2024年第3期121-132,136,共13页卢冬丽 陈慧 
林语堂横跨亚欧北美三洲的游学经历造就了其融通而非孤立的中西文化融合观,集中体现了文化间性思维。本文基于间性理论构建分析框架,从复合间性视角观照林语堂《京华烟云》的译创式书写特质,重点探析其在日本的非典型间接翻译。林语堂...
关键词:《京华烟云》 林语堂 间性理论 译创式书写 日本 非典型间接翻译 
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石油术语隐喻翻译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4年第13期44-47,共4页张颖 
本文分析了石油术语中的隐喻现象,以关联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将“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运用到石油术语隐喻的翻译中,旨在使译文符合读者的期盼,达到最佳关联。
关键词:石油术语 关联翻译理论 直接翻译 间接翻译 隐喻 
间接翻译中形象变异的双重“他者”烙印——以《西游记》英德间接翻译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66-74,共9页陈琴 郭航 莫爱屏 
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语用与翻译”(2022SFKC044)。
作为形象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间接翻译较少引起学界的关注。本研究在形象学理论观照下,探讨《西游记》韦利英译本及根据该译本间接翻译的德译本中女性形象的变异,剖析其生成原因。研究发现,英语中介文本对德语最终目的语文本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间接翻译 形象变异 双重“他者” 《西游记》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字幕翻译分析——以电影《小妇人》为例被引量:2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75-78,共4页葛瑞红 仰梦姚 
基于关联翻译理论对电影《小妇人》的汉译字幕进行分析,从译者交际意图和译文听者期望两个角度出发,探讨译者如何从这两个角度考虑,选择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方法进行字幕翻译,最后达到电影预期的交际效果。经分析得出,直接翻译和间接翻...
关键词:字幕翻译 关联翻译理论 《小妇人》 直接翻译 间接翻译 
安徒生童话故事在中国的间接译介及其影响被引量:1
《山东外语教学》2022年第6期110-121,共12页李文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安徒生童话故事译介对丹麦国家形象建构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8YJC740039)的部分成果。
中国读者对安徒生的了解大多仅限于他创作的童话故事,但其实,安徒生除了具有童话作家的身份外,也是欧洲知名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以及游记作家。通过考察安徒生童话故事早期中译史,追寻安徒生童话故事进入中国的路径,本研究发现早期译...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故事 间接翻译 间接解读 间接译介 
《鲁拜集》中国百年经典化研究被引量:2
《中国翻译》2022年第2期49-58,192,共11页李宏顺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复合间性视阈下的中国近代间接翻译研究(1898-1937)”(项目编号:19BYY118)的研究成果。
《鲁拜集》在中国的百年译介可以划分为经典化初步形成期、译介相对沉寂期和百花齐放期,其代表性经典译本分别是郭沫若、黄克孙和张鸿年译本.本文从复合间性理论出发,从主体间性、文本间性和文化间性三个纬度对《鲁拜集》百余年中国经...
关键词:复合间性 鲁拜集 经典化 间接翻译 
《三体》在日本的生态适应--英日间接翻译与汉日直接翻译的交叠被引量:8
《中国翻译》2021年第6期95-102,共8页卢冬丽 邵宝 
2019年度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编号:Y0201900131);2021年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MTIJZW202113)。
《三体》在日本的翻译特征体现为英日间接翻译与汉日直接翻译两种翻译行为的交叠,这表明《三体》在日本语境中同时经历了内生态的选择性适应与外生态的适应性选择两种生态适应模式。外生态语境主导下的译者再选择,促使直接翻译的文本经...
关键词:《三体》 日本 生态适应 英日间接翻译 汉日直接翻译 
典籍外译中的间接翻译现象——以《周易》为例
《海外英语》2021年第7期149-150,共2页金琪丽 郭睿琦 张羽洁 徐嫣然 李燃 曹乐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910295124Y)项目名称: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之“典籍外译中的间接翻译现象”
间接翻译是翻译的翻译,自2014年以来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项目以《周易》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卫礼贤、贝恩斯、蒲乐道三种译本的翻译过程及其体现的间接翻译的种类、特点等,从而获得典籍外译的启示和方法。希望本研究能对间...
关键词:间接翻译 《周易》 典籍外译 文化传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