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性

作品数:183被引量:682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李依林李春青宁虹李朝张德淼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字经济的文明秩序、制度特征与刑法规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73-93,153,154,共23页郭旨龙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数字社会的刑法治理研究”(23JHQ070)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需要利用刑法构建和维持公平有效、安全有序的数字经济文明秩序。该秩序限定了数字经济的核心制度性特征,即以数据资源、参与者信息素养和数字平台公平竞争为构成性要素,以数据的及时、完整、准确和数据技术的安全发展与应用为运行...
关键词:制度性特征 构成性保障 脆弱性预防 标准性信任 外部性内化 
解释大脑:神经科学中的机制解释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4年第6期8-14,共7页张萍 梁钰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科学理解理论的演进逻辑与前沿问题研究”(21BZX043)。
科学解释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科学哲学家们从不同进路提出了若干种类的科学解释理论。其中,新机制主义代表人物卡尔·克瑞沃关注于神经科学中的机制解释问题,并在重新诠释机制概念的基础上,建构了构成性机制解释理论。这...
关键词:构成性机制解释 构成相关关系 相互可操作性阐释 
再论康德对本体论证明的系统考察——基于前批判时期到批判时期的思想演变
《哲学研究》2024年第8期116-126,共11页胡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康德的本体论证明批判及其思想效应研究”(编号21BZX090)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基于前批判时期到批判时期康德对本体论证明的思想演变,探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他批判的本体论证明有哪些,二是他是如何展开批判的。前批判时期,康德否定笛卡尔派证明,却肯定了回溯性论证。到了批判时期,他没有忽略回溯性论证,而是...
关键词:回性论证 修订版笛卡尔派证明 构成性的 必然性反驳 
能动性的成功性标准与构成性标准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4年第7期53-59,共7页王淑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广义逻辑悖论的历史发展、理论前沿与跨学科应用研究”(18ZDA031)。
主流的能动性解释强调行动成功的情形,它要求行动的结果事态具有可避免性、非碰巧性以及成功性,此即所谓的成功性标准。成功性标准与错误格格不入,但错误却是人类作为行动者难以消除的构成要素。鉴于此,阿玛亚主张能动性要有一种构成性...
关键词:能动性 成功性标准 构成性标准 错误 力因果 
一种构成性罗素式泛心论的小调色板模型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4年第2期33-40,共8页刘凯 韩东晖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规范性哲学研究”(21&ZD049)。
构成性罗素式泛心论(CRP)是目前替代标准物理主义和二元论的最为重要的心身理论范式,但它面临着组合问题带来的巨大威胁。其中,调色板问题指的是,如果CRP为真,我们只能期许少许类型的微观性质,那么,有限类型的微观性质如何能够组合而产...
关键词:构成性罗素式泛心论 组合问题 调色板问题 小调色板策略 
当代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中的构成性构图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4年第1期51-53,共3页郭愉勤 
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瑶族题材工笔绘画创作的形式语言研究”(2021KY0688)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代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在绘画构图形式上积极探索,形成了新的构图形式感,这种构图形式感源于对设计中构成因素的应用。从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个方面,探讨当代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构成性构图。
关键词:构成 构图 民族题材 工笔人物画 
承认中的权力——从霍耐特与巴特勒的争论谈起被引量:1
《世界哲学》2023年第6期92-102,共11页金翱 
在2021年的最新对话中,霍耐特和巴特勒探讨了承认理论,两者在“赋属”是否应该被看作承认的一种特定形式这一问题上针锋相对。双方的思想交锋表明了两人在理解承认概念方面的元分歧,同时也映射出第二、三代法兰克福学派与后结构主义思...
关键词:承认 法兰克福学派 后结构主义 权力 支配 构成性 
学派构成性特征参照下的译者行为研究:发展与反思被引量:3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6期89-97,共9页王军平 张宁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文学外译语境下的译介行为批评研究”(项目号:19CYYJ02);2022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基于陕味文学外译的翻译批评模式构建研究”(项目号:2023QN1128);202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译介主体互动视域下的陕西乡土文学外译批评研究”(项目号:XJS220904)的部分成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研创新启动基金的资助。
译者行为研究发展迅猛,是当前国内译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理论影响力与日俱增。作为一个具有鲜明“学派”特征的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从长远发展着眼,参照学派构成性特征来看,目前还有待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当前应用性为主的研究尚...
关键词:译者行为 翻译批评 翻译学派 
微观心灵存在吗?——构成性泛心论的两个疑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32-139,F0003,共9页王晓阳 林崧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他心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20BZX03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工认知对自然认知挑战的哲学研究”(21&ZD061)。
泛心论近年来在心灵哲学领域悄然复兴,尤其是构成性泛心论受到了诸多青睐。构成性泛心论备受青睐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它似乎遵守了演化连续性原则,因而与演化论相兼容。然而,组合问题依旧困扰着构成性泛心论者。经由对组合问题的深入分...
关键词:构成性泛心论 物理主义 演化论 组合问题 微观心灵 
从“主体间关系”看泛心论的组合难题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40-147,共8页王振 
对于如何解决泛心论面临的组合难题,近年来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方案是:利用不同主体之间所具有的“现象绑合关系”来说明更高层的宏观主体何以能够“组合”出来。该方案的关键在于需要对“现象绑合关系”给出清晰的刻画。对此,米勒提出...
关键词:构成性泛心论 组合难题 现象绑合 主体间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