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

作品数:425被引量:33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元林王友奎张建宇张文良曾其海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创价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法华》译疏与中国哲学“权”概念的发展
《世界宗教文化》2024年第4期150-157,共8页俞学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系佛教解经古文献编目整理和诠释研究”(编号:22&ZD256)的阶段性成果。
“权”和“方便”本是早期佛典汉译中使用的两个名词,由于在《法华经》译介中用于同一品名,二者关系也成为揭示《法华经》深意的一个角度。南北朝时,光宅法云通过《法华经》诠释指出了“权”和“方便”综合而丰富的关系,超越了“权”概...
关键词:《法华经》权方便 法云 
一座学术与信仰的桥梁——《观心自在:香港观音诞与观音信仰探源》评介
《法音》2024年第8期74-76,共3页黄威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敦煌文献汉文写本物质形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BZW075。
观音信仰自公元2世纪左右在北印度形成后逐渐传播于亚洲其他地区,使观世音菩萨成为佛教中最广为人知的形象之一。在中国,自竺法护将梵文《正法华经·光世音普门品》译为中文后,观音形象在中国得以流行,并逐渐演变出很多具有本土与地方...
关键词:观音信仰 观世音菩萨 正法华经 竺法护 光世音 观音形象 普门品 观心 
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第二辑)陆续出版
《敦煌学辑刊》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郑炳林教授主编的“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第二辑),陆续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新近出版六种著作分别是:祁晓庆《敦煌归义军社会教育研究》、许栋《中国中古文殊信仰研究》、张颖《敦煌佛经音义语言研究》、红...
关键词:郑炳林 契约文书 文殊信仰 法华经 敦煌学 文化出版社 兰州大学 习惯法 
2020年甘肃泾川新出北魏佛教造像碑考
《美成在久》2024年第2期44-57,共14页吴荭 郑海龙 
2020年甘肃省泾川县新出土了三件佛教造像碑,其时代明确,内容丰富。它们是继泾川宋代龙兴寺佛教窖藏坑之后又一重要发现,对于认识北朝时期泾川佛教像碑及其特征等有重要意义。其中两件北魏像碑反映了北魏晚期法华经思想,构图上带有陀罗...
关键词:云冈石窟 龙兴寺 北魏 北朝时期 佛教造像 法华经 泾川 窖藏坑 
“天花乱坠”与绘画偶然性
《国画家》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郑庆余 
《法华经》描绘佛祖讲经的场面:“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摩诃曼珠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1]天花如雨一般漫天飞舞,飘落而下,有的零零落落,有的聚成一团,有的...
关键词:《法华经》 讲经 曼陀罗 偶然性 漫天飞舞 三昧 基本规律 
法华思想统摄下的礼忏空间——莫高窟第23窟功能蠡探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292-304,587,共14页陈凯源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计划“长安与丝路文化传播学科创新引智基地”(B1803);陕西省石窟寺保护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唐长安对敦煌石窟影响研究”(C2021—003);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唐代敦煌密教经变研究”(2021TS057)阶段性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法华经》是大乘佛教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敦煌作为佛教圣地,其法华信仰源远流长且具有深厚的信仰基础。从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情况来看,当中保存有总数五千号以上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
关键词:《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 大乘佛教 信仰基础 鸠摩罗什 礼忏 敦煌藏经洞 佛教圣地 
云冈石窟第7、8窟装饰的组织秩序与意义塑造
《云冈研究》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刘明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南北朝菩萨造像的象征意义及其本土化研究”(19YJC760062)
云冈石窟第7、8窟装饰的组织秩序与意义,在于双窟的设计者以修禅观念与法华思想为支撑,利用了植物纹饰带、半跏思惟菩萨像等要素构造出一套视觉引导体系,对位双窟(双主室)、单主室、单主室的上/下分区、龛层、饰带层段五种空间单元分级...
关键词:云冈石窟 修禅 《法华经》 
新疆和田出土藏文《法华经》装饰图画研究
《世界宗教研究》2023年第10期21-28,29,I0003,I0004,共11页陈粟裕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者资助计划”2022年青年学者资助项目“于阗佛教艺术研究”(项目号:XQ2022001)的阶段性成果。
迄今已知最早的《法华经》藏文写本为尼尔·安博尔特在和田所获,该写本的文字间、卷尾、经背处绘莲花、佛塔、树和鸟等装饰图画,题材和技法均与敦煌藏经洞所出藏文写经一致,展现了吐蕃佛教对佛经写本的崇拜。这种“书本崇拜”起源于今...
关键词:和田藏文《法华经》 佛经装饰 书本崇拜 塔形物 树塔鸟组合 
历史语境及其变迁——《法华经》英译两百年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3年第9期92-99,共8页马杰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佛教十三经汉英平行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研究”(19YJCZH116)。
《法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有着近两百年的英译史。以历史语境为切入点和主线,从历时性视阈分别考察《法华经》英译肇始期、发展期和繁荣期的阶段特征,分析《法华经》英译嬗变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因素,可以发现《法...
关键词:历史语境 《法华经》 英译 
试析《高僧传》中弘传法华的高僧
《云冈研究》2023年第3期77-83,共7页侯瑞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华思想在社会上广泛流布,南朝梁僧慧皎所撰《高僧传》中记载了大量弘传法华的僧俗信众,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高僧传》中对弘传法华高僧的记载,可以看出高僧对于法华的修行方法,最主要的是...
关键词:《法华经》 《高僧传》 修行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