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改写

作品数:59被引量:13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吕世生陈晓丹林澜陈佩佩焦鹏帅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陈季同对《聊斋志异》的法译改写及中国形象重塑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04-108,共5页赵效雨 
清末外交官陈季同1889年出版的《中国故事》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聊斋志异》法译节选本。该译本一改往日陈季同倡导的忠实翻译原则,通过改译、删减、归化等策略对原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改。对此,基于勒菲弗尔的翻译改写理论,从当时法国...
关键词:陈季同 《聊斋志异》 翻译改写 中国形象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韩国文学翻译改写研究——以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改写为中心
《东疆学刊》2024年第2期108-116,共9页郑晶 昔秀颖 
2020年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研究项目《以语言服务需求为导向的朝鲜语MTI商务方向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MTIJZW202002。
文学翻译是一种受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的改写行为。为了探讨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以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翻译的韩国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意识形态背景,采用ST、TT对比分析法,可以有效分析韩国文学作...
关键词:韩国文学 翻译 意识形态 改写 
翻译改写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建筑文化文本英译的改写策略研究
《现代英语》2023年第21期80-83,共4页于巧峰 
山东省社科基金服务决策咨询项目“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翻译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9BJCJ71)的成果之一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古建筑文化的对外翻译和传播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研究。文章在《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山东》一书的翻译基础上,在改写理论的框架下探索采取的改写策略。研究表明,古建筑文化文本的翻译应充分考...
关键词:古建筑文化文本 改写 翻译 
传统回归中的民族性探寻:佐藤春夫对日本中世“隐逸文学”的继承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152-159,共8页孙天琪 周异夫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本近代儿童文学中的‘军国美谈’研究”(2020B211)。
昭和时期的佐藤春夫文学兼具古典和浪漫特质,尤其体现在对《徒然草》《方丈记》等中世随笔的现代日语翻译和改写方面。其创作继承了“隐逸文学”的无常观和颓废美感,并将日本民族的固有传统属性赋予“隐逸”特征。佐藤春夫对“隐逸文学...
关键词:佐藤春夫 隐逸文学 日本古典文学 翻译改写 民族性 徒然草 方丈记 日本中世 
勒菲弗尔翻译三要素理论下张培基《白杨礼赞》英译研究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3年第22期24-28,共5页田淑媛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话语体系中的地位亟待加强。中国散文作为中国文学体裁代表之一,其翻译对于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张培基《白杨礼赞》英译本为例,从勒菲弗尔翻译三要素理论出发,研究意识形态...
关键词:勒菲弗尔 翻译改写 散文 张培基 
女书:追逐阳光的“眼泪之书”被引量:1
《书摘》2023年第6期92-95,共4页陈晓蓉 
女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种女性专用文字,流传在中国湖南省江永县潇水流域。它是农家女的专用文字,可书写,可吟唱。女书作品全部是诗歌,大多为七言,少数为五言,主要用于书写自传、婚嫁三朝书、结拜姊妹书信来往、记录民歌谜语、写实...
关键词:七言 五言 女书 讲道德 翻译改写 江永县 农家女 
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对女童形象的翻译重塑——以亮乐月译作《小公主》为例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82-85,共4页李雪敏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翻译史研究”(KCSZ2021014);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翻译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以《解放》周刊和《解放日报》为例”(2021S0063)。
随着清末民初教育变革的深入,西方传教士为有效传播基督教思想,试图将宣教与世俗教育相结合。以亮乐月为代表的传教士,通过译介儿童小说,将基督教的思想和伦理道德以故事的形式传递给中国读者。亮乐月译作《小公主》通过对原文的大量改...
关键词:亮乐月 《小公主》 翻译改写 女童形象 
《好了歌注》英译改写的认知研究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彭志瑛 谭诗华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红楼梦》英译改写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GD17XWW18)。
诗词曲赋以其独特的诗学形态,在翻译时常会发生改写现象。改写背后的认知理据是翻译行为的动因之一。Langacker的识解理论能有效解释《好了歌注》霍译本和杨译本的改写现象。两个译本因立足的辖域和背景不同,观察事物的切入点不同,图形...
关键词:《好了歌注》 翻译改写 识解理论 
后现代语境下《山海经》“通俗化”翻译改写
《海外英语》2023年第1期6-8,共3页李焕霞 
2021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从儿童文学的角度看《山海经》故事的现代化转型及翻译研究”(项目编号:2021KY0656)之阶段性成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学术性“厚重型”翻译或者史注型典籍翻译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典籍翻译出现了“通俗化”的阅读需求。《山海经》及其翻译的阅读读者不再局限于“学术圈”,而应面向大...
关键词:后现代语境 《山海经》 “通俗化”翻译改写 
翻译改写理论视域下的电影字幕翻译
《文学教育》2022年第20期168-170,共3页徐永莉 
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电影作为一种有效传递价值观和认知体系的有效工具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字幕翻译作为电影的一部分,其相关研究也激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兴趣.本文以电影《我和我的祖...
关键词:改写理论 意识形态 诗学 字幕翻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