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歧视

作品数:63被引量:38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姚先国谢嗣胜肖地生王传发付颖光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精英教育的逻辑基础与实践路径
《教育学文摘》2023年第2期32-33,共2页钟秉林 方芳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精英教育的逻辑基础1.法律视角:提供与能力相匹配的教育机会以消除“反向歧视”受教育权是最重要的基本人权之一。在相关的联合国公约与宣言的法律文件中包含了诸多关于“受教育权”的条款规定,每一项公约和法律...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 精英教育 实践路径 受教育权 反向歧视 法律视角 非歧视 逻辑基础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践中的反向歧视
《人民司法》2023年第13期F0003-F0003,共1页黄含未 周文清 陈一明 
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准确及时惩罚犯罪、提高司法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警惕实践中潜在的反向歧视风险。一、制度实践中反向歧视的界定歧视发端于人类的认知层面,从社会的角度看,是不同利益群体间发生的一种情感反应及行为,映射...
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司法效率 反向歧视 情感反应 惩罚犯罪 特定群体 利益群体 准确及时 
流动人口享受工资溢价了吗?——对户籍来源地“反向歧视之谜”的再检验被引量:12
《经济学动态》2020年第12期92-105,共14页刘金东 秦子洋 孔培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家庭债务,需求不足与经济增长——基于家庭流动性约束机制探讨”(71803118);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体制内就业偏好的形成、影响及干预研究”(19YJC790081)资助。
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外地人收入显著高于本地人的现象,这与传统的户籍地歧视观点恰好相反,被研究者称为“反向歧视之谜”。该谜题在中国是否真实存在,以及劳动力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外地人工资溢价的现象,都亟待得到有效检验。本文利用2...
关键词:流动人口 工资溢价 户籍来源地 反向歧视 
美国教育领域“肯定性行动”为何要转向——兼论新时代的教育公平观
《教育科学文摘》2020年第3期69-71,共3页周信杉 罗江华 
美国教育领域“肯定性行动”是以消除种族歧视,维护少数族裔入学机会平等,缩小少数族裔与主流族裔的差距为目标的相关政策。但现实中的“肯定性行动”被主流族裔视为“反向歧视”。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利益相关群体之间观念的差异以及利...
关键词:入学机会 肯定性行动 少数族裔 利益相关群体 种族歧视 反向歧视 双重身份 教育公平观 
论我国刑法平等原则之实质欠缺及立法规制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74-79,共6页朱建华 谷超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刑法修正的理论模型与制度实践研究”(16ZDA061)之第四子课题“刑法修正视野下的刑法改革与制度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刑法虽引入了现代刑法平等理念并以法条加以确立,但平等原则事实上是缺位的。原因是刑法于立法之初便对个人价值忽视,且出于维护道德之需要,将部分道德观念“烙入”刑法;立法之初坚持的是形式平等而非实质平等,此终致平等原则之缺...
关键词:平等 标签化 反向歧视 谦抑性 
从类虚构到类现实:相亲类电视节目的反思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25-29,共5页张鹏 尹木子 
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日常生活对农民工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研究”(编号:17YJC840053)成果之一;2014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非农化背景下的辽宁村庄婚姻圈变迁研究”(编号:L14CSH012)成果之一
非纪实类电视节目是理想形态构建于人类实践之上的虚拟产物。在后现代之风推动下,以类虚构叙事为主流的电视节目开始聚焦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世界,在构建社会价值体系、概化社会文化过程中,对人们观念和行为构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婚恋是...
关键词:相亲类电视节目 主持人效应 霍桑效应 反向歧视 美人效应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中“反向歧视”的分析
《当代经济》2019年第4期150-151,共2页刘献丽 
少数民族政策在中国古代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优惠政策随之而出现。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因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与汉族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在解决民族问题,推动民族地区...
关键词:少数民族优惠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 反向歧视 
立法视域中的弱势群体保护被引量:2
《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12期105-111,共7页于兆波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三方立法评估制度研究"(15BFX010)
立法视域中的弱势群体不必然有自身对立面——强势群体,也并非静止不变,应强调其是"变动的"弱势群体,具有向自身反面转化(脱离弱势)的可能。弱势群体保护的立法目的是法律面前平等,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甚至无限保护;立法途径是资源分配倾...
关键词:弱势群体 立法保护 法律面前平等 “反向歧视” 资源分配倾斜 “反向转化” 单行立法 
由多元到平等:美国高等教育“AA”方案的合宪性理论反思被引量:3
《法学评论》2018年第4期178-185,共8页张颖 
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地方社会治理绩效中的权力配置研究"(项目编号:GD15XFX08)的阶段性成果
美国最高法院在"费舍案"的第二次判决中,再次确认德州大学AA方案合宪,它所采用的审查标准,其基础源自"巴基案"所确立的多元性价值理论,即通过构建多元教育环境,推动个体之间深化交流、增进认同,最终提升实质平等。根据这一理论,在不同...
关键词:多元性 倾斜保护 反向歧视 个人化 
自由与歧视之争——加州大学董事会诉巴基案被引量:2
《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第6期89-92,共4页王珊 
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美国教育思想史"(110503301)的研究成果之一
"加州大学董事会诉巴基案"是美国"肯定性行动"政策施行过程中,针对白人"反向歧视"问题的案件。白人巴基控诉加州大学为少数族裔学生保留一定数量入学席位的招生行为,联邦最高法院最终以5:4判决加州大学"特殊录取"政策违宪。但同时,最高...
关键词:巴基案 肯定性行动 反向歧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