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逻辑性

作品数:100被引量:10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晓峰李钦君曹星原高良朱亚宗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西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听到了第一张古琴的第一个空弦音——略谈《牵风记》塑造人物的非逻辑性艺术手法
《百家评论》2023年第3期75-82,共8页胡念邦 金翠华 
徐怀中先生的《牵风记》,以独特的非逻辑的人物艺术塑造手法,深刻表现了人的内在生命逻辑,将小说的核心人物汪可逾塑造为古今中外小说艺术长廊中一个新的经典人物形象。小说书写战争,却非战争叙事,其艺术视野,越过了战争边界,在人类文...
关键词:《牵风记》 非逻辑性 内在生命逻辑 空弦音 
浅谈直觉性格学生的教育
《河北教育(德育版)》2023年第3期54-55,共2页赵秀娟 
根据性格类型理论,每个人天生都存在性格偏好。依据个人搜集信息的方式,性格可以分为感觉性格和直觉性格。直觉,顾名思义就是不通过感官而是运用潜意识得到信息,是直接、快速、跳跃、抽象、非逻辑性而自已又高度认同的觉察。感觉性格和...
关键词:非逻辑性 性格类型 搜集信息 高度认同 直觉 
霸凌与盲从的批判——谈村上春树的《沉默》
《读写月报》2022年第31期16-18,共3页黄宗慈 
描写人类本质上的那种孤立,正是村上春树小说的主题特色,而对于霸凌与盲从的批判,以及人物的对立象征,让读者思索再三。一、难得之写实村上春树(1949年~)的作品很“卡夫卡”,倾向非现实性、非合理性与非逻辑性,长篇小说《寻羊冒险记》...
关键词:村上春树 《沉默》 卡夫卡 非逻辑性 非现实性 人类本质 非合理性 世界末日 
砚边呓语谁能解,工笔意笔乐争鸣——冯东东描述绘画创作的价值意义
《中国宝石》2022年第3期148-157,共10页冯东东 
绘画语言产生于审美理想引领下的直觉体验与直觉实践,承载的是生命精神、艺术品格和当下情感,具有"非知识性"与"非逻辑性"的特性.当然,所谓"非理性"也是相对的,在探索进程中,过去的感性沉淀成为现在的经验,过去的潜意识沉淀成为现在的意...
关键词:非逻辑性 直觉体验 艺术品格 绘画创作 绘画语言 工笔 非理性 
论荒诞派戏剧的非逻辑性与错乱性——以《秃头歌女》与《等待戈多》为例被引量:2
《戏剧之家》2022年第15期6-8,共3页邓力嘉 
以《秃头歌女》《等待戈多》为代表的荒诞派戏剧凭借荒诞的主题精神、非逻辑性的人物语言及错乱性的剧情表达方式,扎根并立足于西方戏剧的现代流变。本文通过对两部经典剧作人物语言、情节设置、题材表达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意在挖掘非逻...
关键词:荒诞 非逻辑性 错乱性 虚无 
浅析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中蕴藏的形象思维特征
《成功(上)》2021年第9期175-177,共3页李怡媛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第一首采用“叙事曲”这个名字的器乐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此曲与长篇诗歌《康拉德?华伦洛德》的比对分析以及通过浅析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形象思维特征,进一步加深对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
关键词:叙事曲 形象性 非逻辑性 粗略性 
改善师生非逻辑性交流的教学策略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年第18期116-117,共2页金卫国 
学生的学习活动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会超出教师的预设,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这种现象即为教学的"非逻辑"。本文试图从"问题""理答方式""学习情景"等方面进行剖析,旨在追寻改善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非逻辑性交流...
关键词:科学教学 非逻辑性 师生交流 教学策略 
文韬舞略 笔墨存情——金涛、于欣伉俪的舞蹈生涯
《民族艺术》2020年第1期5-13,共9页黄磊 
为舞蹈书写文字,无论描述抑或评论,向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舞蹈表演的即时性和动作语言的非逻辑性,令舞蹈工作者对文论写作常常感到举步维艰。能将舞蹈艺术的感性思维,融合舞蹈的社会、历史、人文背景进行有效著述,是一名研究者应具备的...
关键词:舞蹈表演 舞蹈工作者 舞蹈艺术 动作语言 感性思维 非逻辑性 人文背景 条理分明 
教师的教学直觉提升策略研究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2019年第7期27-32,共6页姚易彤 
教师的教学直觉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后未经逻辑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鲜活的教学实践中,教学直觉主要体现为非逻辑性、内省性、预判性、创造性等四个基本特征。提升教师的教学直...
关键词:教师素养 教学直觉 非逻辑性 默会知识 
探析超现实主义中的“非逻辑性空间形式”
《神州》2019年第21期42-42,共1页周旋 
超现实主义无论在绘画方面还是设计方面都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主要体现在绘画元素的借鉴和非逻辑性空间形式的运用上。应用题材多是根据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为中心,在讨论设计过程时更多归于想象,然而“想象”的画面构图也是有据可...
关键词:超现实 非逻辑 萨尔瓦多·达利 蒂姆·波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