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论美学

作品数:75被引量:6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郎丽陈亮贾达群林影陈正勇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反叛与超越:《耶路撒冷》插画的死亡符号
《世界文化》2024年第6期30-32,33-35,共6页刘佩佩 
德国符号论美学家恩斯特·卡西尔(1874—1945)提出,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符号形式,其主要功能是为情感构制形式,使情感得以表现和外化。学者赵毅衡对“符号”给出这样的定义:“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通过符号来表示。”英...
关键词:符号论美学 浪漫主义诗人 符号形式 赵毅衡 恩斯特·卡西尔 
论卡西尔符号论美学中的“形式”问题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2年第1期34-38,共5页贺嘉年 
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继承发展了康德的"图式"概念。符号即人的形式化能力,它作为主体和认识对象的媒介性、功能性关系而存在,因而同时具备感性质料和理性意义,是人类主体性的确证。以符号形式为核心,卡西尔通过分析符号形式与艺术情...
关键词:卡西尔 符号 形式 艺术功能 艺术情感 
符号论美学视域下亨利·卢梭丛林画中的动物形象研究
《艺术科技》2021年第16期137-138,共2页李承寅 於玲玲 
亨利·卢梭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朴素派代表艺术家,其笔下充满着茂密的丛林、看不见脚又有些许稚拙的人物以及具有拉美原始艺术风格的动物。朴素派诞生的原因众说纷纭,或许是因为“欧洲中心论”的日渐式微,又或许是因为工业时代艺术家回...
关键词:亨利·卢梭 动物形象 符号论美学 生命形式 
苏珊·朗格美学理论与中国传统美学观点论析被引量:3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30-33,共4页李孟佳 李颖 
苏珊·朗格是西方现代美学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师承卡西尔与怀特海,以"艺术符号论"为基础,构建了独特的符号论美学体系。将苏珊·朗格美学理论与中国传统美学观点相比较,可以看出二者的异同之处。朗格的"艺术符号""生命形式""情...
关键词:苏珊•朗格 美学理论 符号论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 
一体两面,二元相溶——符号论美学视域下舞蹈创作的情感与形式
《国际公关》2019年第10期232-234,236,共4页肖绮柔 
符号与意义是互为表里的关系,符号的价值是传达意义。因此作为"表现性符号"的舞蹈需要结合各种物质材料创造一个能够被观众感知到的意象世界,来传达其所需要表达的意义。而这个意象世界表达的是用语言文字无法充分阐释的内在深层次的情...
关键词:舞蹈创作 情感 形式 符号论美学 
艾斯纳课程美学四十年回顾
《高教文摘》2019年第10期62-63,共2页何茜 
早期的艾斯纳主要从事艺术教育研究,提出了DBAE(全称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美学理念。在符号论美学、完形心理学美学等流派理论的影响下,艾斯纳在研究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将“文艺批评思维方式引人教育”,提出了教育鉴赏与教育...
关键词:艾斯纳 符号论美学 教育批评 完形心理学美学 教育视野 课程美学 DBAE 文艺批评 
设计的情感与形式——符号论美学在设计中的运用被引量:5
《美术大观》2019年第1期110-111,共2页黄方悦 
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将绘画、雕塑、舞蹈、音乐、诗歌等艺术界定为不同的幻象,设计则是不同幻象的综合。朗格对艺术情感的研究,亦可为设计学所吸收借鉴,为设计从形式到功能,又从功能到形式,最后向着情感的理性化回归提供思考。
关键词:艺术设计 苏珊·朗格 符号论美学 情感化 
美的双层框架
《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8Z期172-173,175,共3页张舒文 程名卉 
从符号诗学观中的双层区隔观点出发,能够衍生出美的双层框架。根据实例、美学和心理学角度,我们能论证美是经历了双层框架之后得到的理性判断,其判定过程包含第一层“攫取框架”与第二层“标示框架”的结论。这样的理论摆脱了传统的纯...
关键词:双层框架 双区隔理论  美感 符号论美学 
谈视觉设计与情感化研究
《现代装饰(理论)》2016年第8期153-153,共1页金凤 万萱 
视觉设计通过各种媒介传达到受众的,不止是信息,更多的应该是让受众身临其境的感知到设计本身富有的情感。而具有情感的设计品才是能走进人心,与人共鸣的,才能更有效的传达信息。
关键词:视觉设计 情感化 标志设计 符号论美学 视觉元素 信息传递 标识设计 人类感情 情感诉求 苏珊·朗格 
符号论美学与文本解读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6年第6期8-10,共3页黄俊 
解读文本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参与的心智过程,它凭借作品中具有客观意义的文字符号,通过感觉、知觉、思维和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在理解中把握文本的内涵,在情感体验中感悟文本的深沉意蕴。由文字符号的表述到深沉意蕴的感悟,情感作为一种...
关键词:符号论美学 文本解读 文艺理论界 文字符号 解读文本 文学作品 阅读教学 说不尽 心理活动 语言文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