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作品数:342被引量:20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郑开尹振环曹峰汪韶军吴世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贵州省委党校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安徽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哲学宗教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直注道德经》的圣人观被引量:1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1期9-15,共7页李梦媛 
蒙山德异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儒佛的理论,对老子的“圣人”作出了概念上的明确概括,认为“圣人”即“达大道,弘至德者”。所谓“达大道”是说“圣人”能够体达大道,以“道”为体,是“道”人格化的体现,具有“洞明真性”“一念...
关键词:《直注道德经》 圣人  玄德 自然无为 
《老子》上德、常德、广德、玄德对价值二元论的超越之疏解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1-18,共18页赖锡三 
《老子》“上德”“常德”“广德”“玄德”等思想对价值二元论有着治疗与转化作用。通过对《老子》的上德、常德、广德、玄德进行探讨,并对章句进行疏解与融贯,我们可以认识到《老子》由“玄同之道”所领会延伸而来的“玄同之德”的内...
关键词:《老子》 和光同尘 知白守黑 上德 常德 广德 玄德 浑沌 袭明 
道家的德性论及其“玄德”之治思想——兼论儒道的“文”“质”之辨被引量:2
《哲学分析》2023年第6期58-75,191,共19页陈徽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道家政治哲学研究”(批准号:20BZX050);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课题“出土简、帛文献与道家思想从先秦至汉代的衍变”(批准号:2018ZJX008)。
笼统而言,如其他诸家所论,先秦道家所谓的“德”“性”均有万物生而本具的禀赋之义。然道家更重“德”所标示的万物生之所以为生(或生之所由来)的原始义,其德性论也有如下特点:作为世界的本根,“道”具有“生养”万物之“德”;同样,作...
关键词:道家 德性论 玄德 文质之辨 
《老子》中的圣人及其政治建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9期75-80,共6页胡兆东 
老子政治思想通过“圣人”这一形象而得以阐明,圣人以自然无为的方式“体道”“法则天地”,并在道的指引下养育万物、辅助万民,使整个宇宙形成有层次、有秩序的节律,建构“道-天地-圣王-众民”的有机体系。圣人的权力属性必然关联现实...
关键词:《老子》 圣人 体道 玄德 自然无为 
玄德的澄明被引量:1
《伦理学研究》2023年第2期53-59,共7页刘静芳 李楠 
澄清老子“玄德”的内涵,是把握近“道”之德的关键,也是理解重“德”的中国哲学的关键。如果我们重新审视老子的“道”与“玄”,把“道”看成是有无之间周行的“路径”,把“玄”看成是有与无的统称,那么,玄德的内涵将不再模糊——从根...
关键词: 玄德   兼通有无之德 
《老子》作为一种共生哲学——为共生而承认无知,为共生而承担柔软被引量:2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1-23,共23页赖锡三 
“共生”是自然界的存有实情,也是生物界演化不歇的基本道理。用中国古典哲学的概念来说,“共生”乃“天理”运行与彰显之所在。人作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在世存有者”,参赞天地生生之化育,承担万物共生之道义,本是分内...
关键词:老子 共生 天之道 柔弱 玄德 和光同尘 无知 幽默 
“仁德”与“玄德”之同质异向——先秦孔子与老子“德”观念发微被引量:2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46-56,共11页许金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政德建设的三重维度研究”(19BKS036)。
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德”观念既是政治上的重要观念,同时也是哲学上重要的概念。周人提出“明德”观念,将商人所重视的“鬼神”“上帝”观念拉回到现实中的民生世界、道德世界。然而,随着历史时空流变,“明德”观念趋于固化而难继...
关键词:孔子 老子 明德 仁德 玄德 
老子“自然”之“道”与“德”及其知行结合的实践路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77-86,共10页胡立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元范畴‘虚静’研究”(18FZW022)。
老子《道德经》中以“道”为体,以“德”为用,以体用不二的思维方式将“自然”之“道”转化为“自然”之“德”,其根本目的是将“自然”之“道”与“德”引至人生实践,成就“自然”之人生。老子树立体现天人和合之“自然”的“赤子”之...
关键词:老子 自然 玄德 赤子 虚静 无为 
“德”的镜像:老子思想解读被引量:1
《江淮论坛》2022年第3期125-130,共6页石丽娟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K2019A0634);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21jyxm0258);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019CX015)。
在道家代表性人物老子思想中,“德”被赋予了形而上的哲学意义。从哲学层面解读老子之“德”,如同打开了一幅层次分明且内涵丰富的“镜像”。首先,本体论意义上的“玄德”是万物得道以生成的内在基础,于人即得于道的“性”;其次,方法论...
关键词:老子  玄德 修德 上德 
“主体性”视角下的王弼“本无”思想研究被引量:1
《哲学评论》2021年第2期99-116,共18页张业康 李越 
在王弼的论述中,“无”与“虚”“空”“空虚”“虚无”等词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王弼所说的“无”可以从“虚空”的角度作新的理解。王弼同时有以无为“体”和以无为“用”的论述,因此,他的体用观,可以看作是以“虚空”为体和以“虚...
关键词:王弼 主体 虚空 体用 玄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