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

作品数:80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华唐继康蒯威林春曹李楠更多>>
相关机构:襄樊市教育局泰兴市新市中心小学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东海县岗埠农场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用耳阅读 用心聆听——浙江之声《三味书屋》如何抓住市场收听的耳朵
《视界观》2020年第9期0011-0011,0013,共2页贾如 
数字阅读时代,当“听书”、“知识付费”成为读者的新选择,传统媒体的文化阅读类节目如何突围,从而既留住受众的耳朵,又能迎合市场的需要?本文结合浙江之声《三味书屋》节目改版后一系列实践案例,多维度阐述了节目在生产模式、表现手段...
关键词:读书类节目 节目生产模式 品牌“阅读+” 
《列女传》不是《烈女传》
《咬文嚼字》2018年第12期17-17,共1页李景祥 
著名作家王充闾先生的《三味书屋》(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就记诵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词句,后来,读西汉两位学者所写的《烈女传》和《韩诗外传》,细致地了解到这位古代贤...
关键词:《列女传》 少年儿童出版社 《三味书屋》 《韩诗外传》 著名作家 故事内容 王充闾 词句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
《养生保健指南》2018年第9期36-36,共1页王晓梅 
读过鲁迅的散文名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人,都知道文中有个“三味书屋”。它在绍兴城内鲁迅故居的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读书的地方。
关键词:《三味书屋》 历史文化 鲁迅 中国 
木香
《散文诗世界》2017年第6期75-75,共1页乔兆军 
童年,物质贫乏,我们的玩具大多与木头有关。比如:木头刀、木头剑、木陀螺、竹蜻蜓……这些有没有香味,没细究过,倒是学了《三味书屋》,也学鲁迅在木桌子上刻“早”字,字歪歪扭扭的,却溢出了涓涓木香,印象深刻。
关键词:木香 《三味书屋》 玩具 香味 
学生真的不喜欢鲁迅吗
《教育文汇》2015年第4期31-31,共1页潘华胜 
鲁迅作品是否应该退出语文教材是这几年热议的话题。上个新学年开学拿到七年级语文书,翻看目录,果然少了鲁迅的《风筝》。看着崭新的语文书,我不由得想起当年自己学鲁迅文章的情景。《三味书屋》好像是四年级学的。那时我十一二岁,...
关键词:鲁迅作品 学生 《三味书屋》 语文教材 《风筝》 七年级 四年级 文书 
读《三味书屋》,品语文“三味”
《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年第12期56-56,共1页杜艳 
语文要简简单单教,要教出语文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味"是一种整体美,是语文教学一种特色。教出"语文味"就是...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程标准 组成部分 人类文化 工具性 人文性 整体美 
我看鲁迅先生
《青少年日记》2011年第5期43-43,共1页李楠 
我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的,从《三味书屋》到《藤野先生》再到现在的《药》,算算大概也有五六个年头了。以前年纪还太小,不能完全明白文章的韵味,只是人云亦云地跟着老师说,说当时社会的黑暗,说人性的丑恶。可是...
关键词:鲁迅 《藤野先生》 《三味书屋》 《药》 文章 社会 人性 学习 
品味三味书屋
《教育文汇》2011年第3期60-60,共1页岳成贵 
一直梦想着能去看看鲁迅先生的故居以及笔下的小镇码头、乌篷船、当铺、天井、后院、草草树树、一椅一桌。读《三味书屋》时就在心田里种下一颗渴望的种子,萌发在《故乡》的泥土上,又在《狂人日记》阿O正传》的精神里渐渐生长,像《...
关键词:《三味书屋》 品味 《狂人日记》 《孔乙己》 《故乡》 乌篷船 
读出文中“三味”来
《七彩语文(小学中高年级)》2010年第24期22-23,共2页林春曹 
鲁迅先生小时候上的书塾有个特别的名字,叫“三味书屋”。据说“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
关键词:《三味书屋》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 
把“早”刻在心上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品德版)》2010年第12期24-25,共2页蒯威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教室里总有一些课桌上刻着“早”字,有大有小,有的笨拙,有的还蛮刚劲的。当时还不明白,后来学习了课文《三味书屋》才恍然大悟,原来都是高年级的学长们以鲁迅先生为“榜样”留下的。
关键词:《三味书屋》 高年级 小学 课桌 教室 课文 学习 榜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