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京华》

作品数:20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魏雪梅周君王琼王小玲宋琴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神州》《东南学术》《品位·经典》《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联翻译理论下《京华烟云》汉译对比研究——以张振玉和郁飞译本为例
《品位·经典》2025年第1期38-40,共3页李娇娇 孙大为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是一部典型的英文小说,融入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汉译时,应结合中外语言差异及特点选择翻译手段。本文结合尤金·奈达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对《京华烟云》的两个汉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文化负...
关键词:《京华烟云》 《瞬息京华》 林语堂 文化负载词 关联翻译理论 
Moment in Peking张振玉译本主要误译实例探析 ———以郁飞《瞬息京华》为参照
《杂文月刊(下半月)》2023年第5期58-60,共3页董秀静 
Moment in Peking(英文书名不加书名号用斜体)是林语堂先生写就的长篇英文巨著,描写了曾、姚、牛三大家族的恩怨情仇,享现代版《红楼梦》之美誉,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张振玉的译本《京华烟云》(简称“张译本”)相比,郁飞的译本...
从翻译社会环境和译者主体性——解读林语堂Moment in Peking郁飞译本《瞬息京华》
《神州》2019年第30期54-54,共1页刘洋 
译者主体性,是近年来翻译研究界关注比较多的一个话题,从原先的原文主体和读者主体到译者主体性的界定,是翻译史上的一大革新。林语堂先生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语言大师,他的众多小说受到广泛关注,其文学著作Moment in Peking便是...
关键词:社会环境 译者主体性 京味 文化意象 
林语堂《瞬息京华》译本考——兼议林语堂故居公布的“郁达夫译”《瞬息京华》之真伪与价值被引量:1
《华文文学》2017年第6期28-45,共18页卜杭宾 
《瞬息京华》(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的英文名作。1938年小说问世以来,节译盗印盛行,讹传至今。小说尚未付梓,林语堂便函请好友郁达夫代为汉译,后因郁达夫遇害,译事遂告中断。2015年10月,台北林语堂故居公布了一份《瞬息京华》译文...
关键词:林语堂 《瞬息京华》 节译 郁达夫  
解读《瞬息京华》中的牛素云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11X期27-28,共2页廖冬芳 
《瞬息京华》是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原名Moment in Peking,这是一部用精纯娴熟的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生活的经典作品。该作不但轰动欧美文坛,而且在国内也是脍炙人口,被多次翻译和印刷,除了多个节译本之外,还有四个中文全译...
关键词:瞬息京华 《京华烟云》 全译本 PEKING 婚姻生活 中国现代社会 振玉 痛苦挣扎 封建社会末期 文化生活 
同情的理解——解密林语堂Moment in Peking郁飞译本《瞬息京华》中的译者主体性被引量:1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37-40,共4页魏雪梅 徐向晖 曹桂花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b389)
郁飞翻译林语堂的英语长篇小说Moment in Peking,是译界一件很特殊的任务。其中原文及原文作者与译本及译者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涉及到乱世沧桑与生离死别的社会背景,至交好友与至亲父子的人物关系,倾情相托与父债子还的文坛佳话。这些背...
关键词:同情的理解 译者主体性 京味 文化意象 
从传统文化看《京华烟云》的女性形象被引量:2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年第5期7-8,共2页高雪 
《京华烟云》有"现代红楼梦"之称。书中人物近百,女性占了多半,构成了一个艳丽多彩的女儿国:冰雪聪明的木兰,端庄典雅的莫愁,娴雅淑静的曼娘,才华横溢的红玉……那是一个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年代,女儿们因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气质秉...
关键词:《京华烟云》 女性形象 传统文化 《瞬息京华》 女儿国 家庭环境 人生道路 人生命运 
从《瞬息京华》姚木兰的形象看林语堂的人生哲学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10期32-33,共2页罗予 
作为现代重要的作家,林语堂的人生哲学既有中国古代哲学的因素,也有西方的人文主义及享乐主义的成分。他的人生哲学在其作品《瞬息京华》中有集中的表现。小说的主角姚木兰更是其人生哲学的代言人。
关键词:林语堂 《瞬息京华》 姚木兰 人生哲学 现代作家 
表现自由之“性灵”——论林语堂《瞬息京华》的创作意蕴
《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59-61,74,共4页周君 
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他从最初的慷慨激昂、浮躁凌厉到之后迫成隐士,转而大谈与当时政治环境有所相左的“性灵说”,闲适笔调。这样大的转变,也是当时许多文坛人士笔伐以林语堂为代表的论语派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林语堂 《瞬息京华》 自由 性灵 
《瞬息京华》中“贬儒扬道”的思想倾向被引量:1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彭映艳 
《瞬息京华》有明显的“贬儒扬道”的思想倾向,作者林语堂通过对儒、道思维方法和人生态度等的对比,得出了道家总比儒家要胸襟开阔、思想开明的结论。但在具体表现上,他的这种思想具有复杂性和多层面性。
关键词:林语堂 《瞬息京华》 道家文化 儒家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