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鲁迅

作品数:515被引量:8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永生李欣姜建彭志刚葛世钦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人民日报社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学习鲁迅 普及鲁迅 研究鲁迅:我一生的事业被引量:1
《上海鲁迅研究》2023年第3期213-238,共26页王吉鹏 
一、少年情怀:初识与神往我最早的关于鲁迅的记忆是在以前江苏大丰县(现盐城市大丰区)中学读初中时,课本里读到《藤野先生》,青年鲁迅的异国求学遭遇一下子就感动了我:那上野的樱花烂漫,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麻木不仁虚度时光,仙台医学专...
关键词:关于鲁迅 青年鲁迅 藤野先生 少年情怀 江苏大丰县 《藤野先生》 幻灯片 留学生 
学习鲁迅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
《语文建设》2023年第5期76-80,共5页任翔 
鲁迅是语文教材选入作品最多的作家。鲁迅精心创作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经典,创造了独特的语言风格、丰富的文学形式和深邃的主题思想。他早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高峰,其作品的价值正被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知,鲁迅精神也越来越成为中...
关键词:鲁迅 文学经典 鲁迅精神 中学语文教学 
从学习鲁迅到建构自我——孙犁《少年鲁迅读本》再解读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2期98-104,共7页熊权 吉媛圆 
1941年,孙犁在晋察冀边区撰写的《少年鲁迅读本》是他早年研习鲁迅的代表作,一方面可见孙犁的个人趣味,另一方面融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是晋察冀文艺运动的产物。已有研究往往认为孙犁主动疏离政治,视之为革命文学的“多余人”。本文细...
关键词:孙犁 鲁迅传统 冀中抗战 历史化 
今天,我们还要阅读和学习鲁迅吗?
《绍兴鲁迅研究》2022年第1期384-386,共3页何宝康 
日前,有朋友在一个读书群里发问:今天,还有人在读鲁迅吗?这不禁让我一愣。按说,这不应该成为问题。但细一想,在今天好似确实有一个是否需要、如何阅读和学习鲁迅的问题,确实有人在疑虑,这值得我们深思。朋友的问当然不是指学生,也不是...
关键词:研究鲁迅 读书 朋友 研究者 
从学习鲁迅到建构自我——孙犁《少年鲁迅读本》再解读
《鲁迅研究月刊》2022年第10期34-41,共8页熊权 吉媛圆 
1941年,孙犁在晋察冀边区撰写的《少年鲁迅读本》是他早年研习鲁迅的代表作,一方面可见孙犁的个人趣味,另一方面融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是晋察冀文艺运动的产物。已有研究往往认为孙犁主动疏离政治,视之为革命文学的“多余人”。本文细...
关键词:孙犁 鲁迅传统 冀中抗战 历史化 
掌握三种方法,学好鲁迅作品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9年第4期8-9,共2页周海玲 
很多初中生都害怕学习鲁迅的作品,觉得阅读鲁迅的作品格外吃力。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了数篇鲁迅的作品,这些作品还都是各级考试易考点。那么,如何学习鲁迅的作品呢?下面,笔者就向大家介绍三种方法。一、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创作...
关键词:学习鲁迅 白话文 文言文 百草园 私塾教育 三种方法 《故乡》 段祺瑞 
作文中描写要细致入微彰显文采——读写结合学习鲁迅的《药》的描写技巧
《数码设计》2017年第14期168-168,共1页宾远聚 
首先学生读范文《药》领悟描写技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联想回忆学过的课文的描写片段,由此总结描写的作用和描写技巧;接着老师还可以再举例,高考优秀作文优秀描写片段鉴赏。最后迁移练笔,学以致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培养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 《药》 描写技巧 读写结合 
对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2017年第1期16-16,共1页胡方益 
对鲁迅先生作品的教学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相较于鲁迅生活的年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再加上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在语言以及主题...
关键词:鲁迅作品 高中语文教师 学习鲁迅 
学习鲁迅哲学,迈向人生旅途
《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4期310-314,共5页朱昱瑾 
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的成果"90后大学生学鲁迅的创新思维训练"(201312620002)
《野草》包含着鲁迅先生的人生哲学,"90后"青年通过阅读《野草》来学习鲁迅哲学是很有意义的。《希望》告诉了我们永怀希望,反抗绝望;《死火》阐释了鲁迅的生命哲学:与其冻灭不如烧完,要让生命发出光辉,没有白活白死,生死都要有价值;《...
关键词:《野草》 “90后”青年 鲁迅哲学 反抗绝望 
寓教于游 师法自然——学习鲁迅教育思想有感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15年第1期57-58,共2页毛荣富 
1910年,鲁迅先生在绍兴府中学堂担任学监,组织全校师生赴南京游览,并参观"南洋劝业会",这在百年之前可谓壮举。有的学生家里缺钱,鲁迅就代为支付,并说"这一课不可少"。古人是把"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相提并论的。我国最早的游...
关键词:师法自然 周王游行记 汲郡 竹书 教育思想 中学堂 春服 冠者 太康 万卷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