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宝藏经》

作品数:33被引量:4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守华刘政学董志翘陈秀兰杨孝容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现代苏州》《西域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朝佛典文献字词使用探析
《龙岩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42-46,共5页王显勇 
龙岩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213/0000290242);龙岩学院横向项目“中古汉语词汇与文化研究”(9040/002023HM52)。
北朝佛教典籍所使用的汉语文字词语时代特色明显,其字词使用情况对于研究汉语史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贤愚经》和《杂宝藏经》作为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汉译佛典文献,其中的字词能够较好反映汉语字词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词新义及汉字...
关键词:北朝 《贤愚经》 《杂宝藏经》 字词 
从“六十花甲子”墓葬形制追溯《弃老国缘》的历史影响
《文化学刊》2023年第4期210-213,共4页王瞳 
“六十花甲子”墓葬形制的盛行显然违背传统伦理,也许是迁葬造成,也许是佛教中国化过程的最好见证。总之,这样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与有着深厚底蕴的古国文明相融合,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及思想观念,甚至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孝道 六十花甲子墓葬 《杂宝藏经》 佛经经变文 
《杂宝藏经》同义词异文校读释例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99-104,共6页张国良 刘乐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朝译经异文研究”资助(编号:17YBQ063)。
分析10条《杂宝藏经》同义替换类异文,可知《再刻高丽藏》在刊刻之前,整理者有计划地用同义词替换此前抄本或刻本佛典中的相应词语,目的是使译经语言能够更加通俗易懂,或更加符合译经时代和译经者的语言习惯。
关键词:同义词 写本 丽藏 金藏 毗藏 
麦积山石窟第12窟窟顶壁画释读被引量:3
《敦煌研究》2020年第3期63-70,共8页张铭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甘肃段石窟寺类文化遗产价值研究”(16XKG006)。
麦积山石窟第12窟开凿于隋代,窟顶壁画为明代重绘,主要内容为鬼子母因缘和释迦牟尼涅槃,其中的揭钵图是对中土自宋元开始流行的这一图像的继承和发展,是麦积山唯一的鬼子母因缘壁画。
关键词:麦积山石窟第12窟 涅槃 鬼子母 揭钵图 《杂宝藏经》 
基于语法化理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字句考察——《世说新语》和《杂宝藏经》的比较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96-102,共7页安俊丽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YYD001);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7YYA001);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2015SJB658);连云港市第五期"521工程"资助计划科研项目
本文选取《世说新语》和《杂宝藏经》两种语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字句进行了比较分析,在两部文献中都有形容词、代词和判断动词的用法,都呈现出由代词向判断动词过渡的态势,也清晰地展示了"是"语义演变的轨迹以及所需的句式条件。...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是”字句 《世说新语》 《杂宝藏经》 
昙曜译经《杂宝藏经》中的因缘故事分析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46-53,共8页郭静娜 王文星 
高僧昙曜奉北魏文成帝之命开凿云冈石窟之后,又组织北魏的僧团翻译了14部佛经。《杂宝藏经》是其中的一部,包含有121个因缘故事。这些故事均是关于佛陀、弟子以及佛陀涅槃之后的故事。通过对佛经故事的解读,分析昙曜翻译《杂宝藏经》的...
关键词:昙曜 《杂宝藏经》 忠孝 布施 
《杂宝藏经》的伦理思想研究:亲情与慈悲的融合
《法音》2013年第3期4-8,共5页叶青春 
佛教传人中国后.经过与中国本土文化的长期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持久、深刻地渥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杂宝藏经》凡十卷(也有八卷本、十三卷本)。由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与昙曜共同译出,收于《大正藏》第四册...
关键词:《杂宝藏经》 中国本土文化 慈悲 亲情 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经典 《大正藏》 
“共命鸟”的启示
《现代苏州》2012年第18期108-108,共1页秋爽法师 
“共命鸟”这一名词源自《杂宝藏经》的一则佛典故事,亦意译为命命鸟、生生鸟。《阿弥陀经》谓之“共命之鸟”,就是“一身两命,识别报同”,一个身体、两个生命,神识各别,可是却同用一个身体——两个生命在一个身体里面,互同腹食...
关键词:生命共同体 《佛本行集经》 《杂宝藏经》 《阿弥陀经》 寓言故事 身体 佛典 
《杂宝藏经》双音节动词句法功能初探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年第3期24-25,共2页刘政学 
汉语双音节动词的研究近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汉译佛经《杂宝藏经》是研究北魏时期语言实际的最佳材料之一。本文通过对《杂宝藏经》一书中的双音节动词的句法功能进行梳理总结,试图以此探寻北魏时期在佛教文化冲击下的汉语口语语法...
关键词:《杂宝藏经》 双音节动词 句法功能 
《今昔物语集》第五卷第三十二话的原典接受浅析
《科技信息》2009年第19期170-170,195,共2页程跃 马艳波 
说话文学是日本平安时代与历史物语同时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说话文学多由隐者和僧人编撰,其原典多为中国的古典文学。在众多的说话文学作品中,《今昔物语集》不失为一部巅峰之作。本文将以《今昔物语集》第五卷三十二话从原典《杂...
关键词:《今昔物语集》 《杂宝藏经》 接受 内容结构特征 思想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