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

作品数:324被引量:3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马执斌陈伟国冯一下王宏志周明学更多>>
相关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东海高级中学临朐第一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历史教学(下半月)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八章的教学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1年第3期51-53,共3页张晓静 
关键词:《中国近代现代史》 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中新教材 “一国两制”构想 对外开放 文化大革命 邓小平理论 研究性学习 理论建设 
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的教学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0年第9期31-33,共3页刘俊利 
关键词:《中国近代现代史》 高中新教材 太平天国运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体系 现行教材 新思想 引导学生 练习题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新教材问答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0年第8期31-32,共2页马执斌 
关键词:新教材 《中国近代现代史》 义和团 洋务运动 思维能力 活动课 编纂思想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历史教科书 旧教材 
读懂 读精 读深──从高考历史选择题看复习中对教材的运用被引量:2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9年第2期29-31,共3页胡军哲 
关键词:历史选择题 《中华民国宪法》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高考 历史教材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近代现代史》 隐性问题 高三历史复习 历史知识 
我国高中历史教科书有关日本问题的叙述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8年第11期28-32,共页史明迅 
我国现行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分为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两个部分,共五册.现将教科书中对中日关系、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历史以及日本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作一简要概括.一、两次中日友好交往的高潮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关键词:历史教科书 日本问题 中国古代史 “锁国” 《中国近代现代史》 留日学生 中日两国 甲午中日战争 资本主义 秦汉时期 
从《天津条约》到《北京条约》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7年第7期38-39,共2页杜才友 
新编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北京条约》的内容中有“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这句话出现得比较突然,给教学留下了疑问。为什么清政府1860年才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呢?笔者对此试作补充,使学生明白清政府...
关键词:《天津条约》 清政府 《北京条约》 英法联军 政府承认 咸丰帝 第二次鸦片战争 直隶总督 教学效果 《中国近代现代史》 
高中历史教材和徐继畲及其《瀛环志略》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6年第4期20-22,共3页王宏志 马执斌 
古往今来,能够青史留名的人为数不多。作为正面人物被写进历史课本,用来教育后代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发行的新编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首次将徐继畲及其《瀛环志略》介绍给学生。我们之所以将徐继...
关键词:高中历史 《瀛环志略》 徐继畲 鸦片战争时期 历史地位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国近代现代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教学 近代中国 
梁启超论中国旧史学四弊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6年第4期40-40,共1页培兰 
“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众;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曰知有事实不知有理想。” ——引自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第八章第三节 转引自梁启超:《新史学》。
关键词:梁启超论 封建旧史学 新史学 历史进化论 封建史学 史界革命 近代资产阶级 二十四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 历史事件 
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前后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6年第3期50-50,共1页侯振武 
“蒋介石在一九二七年八月十一日的日记中写道:‘时局纷扰,内部复杂,南北皆同,只有镇静谨守,持之以定,待机而动,无不得最后之胜利。’” ——引自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关键词:蒋介石 西山会议派 国民党 李宗仁 唐生智 “正统” 南京政府 《中国近代现代史》 南京国民政府 帝国主义 
《中国近代现代史》学科能力提要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6年第1期39-42,共4页杨子坤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教材,体例新颖,内容丰富,有鲜明的国情意识和时代特点,体现了跨世纪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但它是一套无“纲”(教学大纲)之“本”,用之者还在起步阶段。所以,一线教师深感它的难度太大,很不适应,急待解决...
关键词:《中国近代现代史》 历史学科能力 基本线索 历史思维能力 基本观点 历史概念 基本史实 辩证思维能力 历史唯物主义 高二学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