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

作品数:906被引量:1173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尹海江傅荣贤孙振田王齐洲伏俊琏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历史地理—中国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书·艺文志》“省《太史公》四篇”考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2期30-37,共8页雷炳锋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史记》文本生成与司马迁文学思想研究(20JZ049)。
《汉书·艺文志》以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为本,同时又对部次增损调整。班固“省《太史公》四篇”,并将其与“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一起从《六艺略》中删除,表明司马迁《史记》中有四篇因与《六艺略》之外的他书重复而为班...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 《太史公》   
《周代司徒与早期文明》评介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4年第6期90-91,共2页田率 叶楠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西周中期青铜器与金文综合研究”(项目编号:G3214)阶段性成果。
司徒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职官之一,从西周持续至南北朝时期,历时弥久,延绵上千年。司徒作为地官之首,是周代职官体系中的重要角色,职权范围甚为广泛,包括管理天下土地、农业耕种及林泽渔牧的物产,且兼管教化民众,安定国家。《汉书·艺文...
关键词:早期文明 职官体系 南北朝时期 司徒 《汉书·艺文志》 职权范围 儒家思想 周代 
班固《汉书·艺文志》未著录“隐逸类传”原因考述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37-42,共6页王志清 夏鹏 
2024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4SKJD138)。
“隐逸类传”是由“隐逸群体”或文人士大夫撰写的专门辑录历代隐逸群体言行或文学作品的书籍,从现有的目录文献以及传世文献来看,先秦至汉代的文人士大夫均对“隐逸”有研究。然而,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却未著录任何“隐逸类传”,其...
关键词:隐逸类传 班固 《汉书·艺文志》 目录学 
汉代图书整理活动的文体学意义——以刘向父子校书为中心
《文艺理论研究》2024年第3期196-206,共11页李冠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土文献与上古文学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ZD264]阶段性成果。
以刘向父子为代表的汉代学人对日益繁富的典籍进行了系统的校订、整理、归类。《七略》将上古以来的图籍置于刘向父子所梳理的学术思想源流脉络之中,构建了以宗经为主导的文献谱系,为后世“文本于经”等文体学思想建立了理论框架。《别...
关键词:《七略》 《别录》 《汉书·艺文志》 文体观念 
清华简与王官之学——一种审视中国古典的新角度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曹峰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3XNLC09)成果。
近年来的出土文献,与思想史相关者甚多。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郭店楚简、上博楚简与诸子百家的联系比较密切,且不少和传世文献可以对照。然而清华简除了一部分《书》(《尚书》《逸周书》)类文献可以与传世文献形成...
关键词:《逸周书》 传世文献 清华简 《书》 宏大叙事 《汉书·艺文志》 王官之学 出土文献 
古籍中人物史料的关联组织研究--以《汉书·艺文志》中西汉经学家群体为例被引量:6
《图书馆论坛》2023年第3期64-74,共11页程结晶 王璞钰 
历史人物作为中华文明千年历史的承载者,其有关记载呈分散化、泛文学化态势,多散布于叙述、逸闻或人物志等古籍中,缺乏系统化的知识组织。为提高古籍知识资源的利用效率,文章以人物知识为数据主题,引入关联数据来重构历史文化知识资源...
关键词:西汉经学家 知识关联 知识组织 关联组织 
“秦汉诸子即后世之文集”说平议——兼论西汉文章存录方式的演变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66-75,共10页伏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子集兴替:中古学术著述方式的转型”(21FZWB074)。
余嘉锡《古书通例》提出“秦汉诸子即后世之文集”说,其学理依据在于诸子与文集在著述形态上的相似,后世文集中的诸多文体亦可溯源至诸子。晚近的目录学家根据今存西汉子书中的各体文章、《汉书》的相关记载,将现存的西汉文章视作其作...
关键词:秦汉诸子 文集 《汉书·艺文志》 西汉文章 
《汉书·艺文志》研究诗赋思想的路径与方法
《中国诗学研究》2021年第2期30-42,共13页李轶婷 
《汉书·艺文志》对早期诗赋思想的探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研究方式主要体现在:历史真相的还原,即语境还原与言语还原;理论与作品的结合,即对序文理论与作品分类观的考察;历史感的把握,包括集体性历史感与个体性历史感;想象的实践,通过...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 诗赋思想 路径 方法 
先秦两汉传世文献中“扁鹊”内容考辨被引量:2
《中医药文化》2021年第5期385-399,共15页张净秋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中心”立项课题(2020C11);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2020-SZ-D-3);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140525)。
扁鹊是著录于传世文献中的著名医家,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成文之后,对其所作考辨历代频出,然争议至今不绝。不难发现:先秦两汉之时"扁鹊"已广泛进入大众传播视域,成为口谈、笔录的重要对象;传世文献中,扁鹊形象多见于子部书,且相关...
关键词:扁鹊 《史记》 《汉书·艺文志》 传世文献 
《吕氏春秋》养生观探微
《中国道教》2021年第3期65-71,共7页倪超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礼记》政治思想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20XNH143);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孝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2020SJB01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重要典籍,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夕。该书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儒、墨、名、法、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兼采各家之长,《汉书·艺文志》等将其...
关键词:《吕氏春秋》 统一六国 养生观 诸子百家学 吕不韦 《汉书·艺文志》 阴阳家 重要典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