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集

作品数:295被引量:17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邱建林李超群黄河激肖雅彬岳连捷更多>>
相关机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南大学河北省乐亭县第二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学生数学(高中版)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直观求补集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6年第12期11-11,共1页高晓兵 黄永秋 
求补集是集合运算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也多次出现在高考中,尽管并不难理解,但也困扰住一些同学.为了帮助同学们学好这一内容,笔者专门对它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较直观的有效办法,下面通过几例分享如下:
关键词:补集 集合运算 同学 高考 
正难则反真的“正难”吗?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6年第8期6-6,共1页冯克永 
“正难则反”是数学解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及技巧,借用反面(即补集思想)减少运算量,真正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在运用时一方面要注意的是真的正难吗?另一方面要注意反面(即命题的否定)是否正确.兹举两例加以分析,希望能...
关键词:“正难则反” 数学解题 补集思想 化繁为简 运算量 师生 
分层作图轻松解答集合参数问题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6年第3期8-8,共1页高晓兵 
对于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的求解及求参问题,数形结合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也最原始的方法,不过仍有一些同学在使用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里提出了一种"分层作图"的策略和同学们分享.
关键词:数形结合 补集 参数问题 其他条件不变 
简化和避免分类讨论的方法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6年第3期9-9,共1页张宏翀 
在重视分类讨论思想应用的基础上,应防止见参数就讨论的轻率做法,能整体解决的就不必分类讨论,树立辩证的解题观点,使分类讨论用的更为合理.简化和避免分类讨论的优化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回避如应用反证法、求补法、消参数等...
关键词:分类讨论 讨论对象 主元 时可 单调递减 补集 
线段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中参数范围的求法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5年第3期14-15,共2页赵建勋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解析几何的主要内容,而线段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它的特殊情况.这类问题思路新颖、解法灵活、技巧性强,学生解这类题常感困难或者出错误,为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介绍几种方法,供同学们解题时参考,现...
关键词:数值域 参数范围 公共点 定比分点公式 补集 解不等式 一元二次方程 明点 其在 应取 
一道参数取值问题的多角度求解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2年第5期19-21,共3页任宪伟 王目齐 
题目若函数f(x)=a2x2-ax-2在区间[-1,1]上有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分析本题是一道函数与方程相结合的函数综合问题,题虽小精悍,却颇具有求解价值,可从方程根、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命题的对立问题(补集法)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取值范围 求解 函数图像 方程根 补集 
正难则反,反在何处?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09年第2期8-9,共2页庞新军 
在数学解题中,一些问题若从正面入手情况比较复杂,不妨先考虑其反面,然后利用其补集去求解。一个集合的补集与全集是息息相关的,同一个集合在不同的全集中的补集是不同的,这就是说在用补集法处理问题时,首先明确全集选取的是什么...
关键词:正难则反 数学解题 补集 全集 集合 
关于《纠正两个习惯性错误》的错误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08年第1期4-4,共1页李连碧 
《中学生数学》杂志2007年7月(上)高中版P4《纠正两个习惯性错误》一文对如下命题:"已知命题P:(x-3)/(x+5)≥0,求■P"
关键词:中版 开语句 解集 人教版 补集 讨论范围 错解 在原 
补集虽巧 并集也不笨——读《巧用补集解题》后的一点想法被引量:1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07年第11期8-,共1页张建群 
文[1]运用补集思想解答了以下二题(为了便于说明,这里将原文的例题及分析照录):
关键词:实数根 
用补集解题举例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07年第7期17-,共1页刘福年 
有些数学问题,若从正面去进行分析,常常感到十分繁难,甚至一筹莫展.这时若改变思维习惯,取其反面进行思考,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运用补集思想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较好体现.以下举例谈谈补集思想在解题中的运用,供同学们参考和借鉴.例1已...
关键词:补集思想 取值范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