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

作品数:1044被引量:21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冀诚王辉斌范正群单正齐韩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佛教协会西藏民族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佛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对所谓“AI成佛”问题的辨析——从佛教哲学角度反思人工智能
《佛学研究》2024年第2期328-334,共7页张雪松 
人文学者虽然缺乏深入讨论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知识,但面对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及其不断被大众“想象”后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人文学者是完全可以将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来进行严肃探讨的。人文学者、宗教学者对人工智能的反思...
关键词:人工智能 人的主体性 佛性 AI成佛 
性别平等视域下近代中国佛教女性成佛观的三种诠解
《佛学研究》2021年第1期165-178,共14页吴艳 
中国近代时期,男女平等逐渐代替男尊女卑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性别价值观。在这股性别平等潮流影响下,近代中国佛教的女性成佛观呈现出了三种诠解进路:太虚大师承继了传统佛教的转女身观;恒宝、智严提出了性别平等观念下的即女身成佛观;...
关键词:性别平等 近代中国佛教 女性成佛观 诠解 
释尊的中心思想与《法华经》的特色被引量:3
《佛学研究》2013年第1期222-230,共9页菅野博史 张文良 
一、亚洲的佛教 佛教由印度的释尊(关于其生卒年代有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与公元前五世纪至四世纪两说)创立.释尊死后百年或二百年后的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基于对律的不同解释,佛教教团分裂为重视传统的上座部佛教和适应时代的大众部佛教...
关键词:《法华经》 中观派 大乘空宗 大乘 大乘佛教 部派佛教 四谛 转法轮 一佛乘 成佛 
再论竺道生的佛教伦理思想——以“善不受报义”为中心
《佛学研究》2013年第1期253-261,共9页史经鹏 
竺道生的"善不受报义"是佛教伦理思想的一种表现。在道生的佛教伦理思想中,善可分为"世善"与"本善","世善"是昧于佛教空理的世俗善行,这种修行可以获得人天果报,但不能获得究竟的佛果。"本善"是与理相应之善,理是指佛教的空、一乘及佛...
关键词:竺道生 佛教伦理 善不受报 顿悟成佛 
南北朝释法瑶之涅槃学说被引量:1
《佛学研究》2012年第1期106-116,共11页单正齐 
法瑶以佛性理为涅槃之体,以体证宇宙人生本体为得涅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二谛范畴,论证了生死与涅槃不二,解决了生死与涅槃、世间与出世间之间的矛盾。法瑶主张渐悟成佛证涅槃论,使渐悟说与道生顿悟说分庭抗礼,各有所宗;又主张应无缘论...
关键词:佛性理 法身 涅槃 渐悟成佛 应无缘 
关于马祖的“磨砖作镜”
《佛学研究》2005年第1期155-168,共14页石井修道 林鸣宇(译) 
中国禅籍所传的磨砖作镜在内容上并不难解。磨砖是一个比喻,本来就是为了帮助理解而进行的创作。看见南岳怀让磨砖的样子,马祖道一禅师所说的“磨砖岂得成镜耶”一句是任何人都有的很普通的疑问。然而后来在将之公案化之后,其解释上是...
关键词:磨砖作镜 坐禅不成佛 作佛 密受心印 
觉悟的要义——三轨成一大佛乘被引量:2
《佛学研究》2003年第0期109-121,共13页沈海燕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的三轨理论,因此理论在其佛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意义在于,三轨是智者大师对整个佛教的纲领性总结,不但包含了真理、智慧和实践这三个组成佛教的要素,同时也是圆满佛果的具体显现,代...
关键词:三轨 成佛之因果 一大佛乘 妙三轨 实相法性 
诠释圣智──读《心的阐微》感言
《佛学研究》2000年第0期394-400,共7页卜元 
关键词:《楞严经》 佛教经典 《易经》 圣智 染色体 顿悟成佛 磨制石器 比较研究 基因工程 宇宙 
中国佛教佛性观被引量:2
《佛学研究》1999年第0期129-135,共7页周贵华 
本文将中国佛性观概括十七种,它们基本上集中在隋唐前和隋唐二个时期。并用体用、能所等十一门进行了分析。又根据正因、行因、缘因及生因、了因、缘因二种分类对中国佛性观作了深入讨论,其中将正因分为众生、心、理、事四,生因分为...
关键词:佛性 隋唐 成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