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挫折

作品数:113被引量:6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曹瑞包兴敏高淑贤于洋陈晓燕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市实验小学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新疆医科大学沈阳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帮助学生在挫折中成长
《班主任》2023年第12期57-60,共4页刘晓明 
2021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家校协同专业委员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家校协同机制研究”(JXXTYB2102)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自杀、自我伤害、抑郁、焦虑等问题不断被媒体报道,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媒体在分析这些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时,常常会将其归结为“缺乏心理承受力”“经不起挫折”,常常呼吁要开展挫折教育,帮助中小学生...
关键词:心理承受力 挫折教育 自我伤害 心理危机 中小学生 媒体报道 承受挫折  影响 
百科&生活
《知音(海外版)》2022年第2期5-5,共1页
【午睡有助于提高承受挫折能力】一项小型研究表明,片刻的午睡可以让人减少冲动行为,改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研究者发现,在午睡之前,每名参与者面对无法解决的任务时花的时间大致相同;但所有午睡过的人能够在更长时间面对自己的任务,而...
关键词:冲动行为 午睡 承受挫折能力 参与者 研究者 
被批评也没关系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下半月)》2021年第12期42-44,共3页雷小云 
【教学理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增强学生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做错事被批评是三年级小学生的主要挫折体验之一。他...
关键词:个性心理品质 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 调控情绪 承受挫折 挫折体验 教学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张扬个性,全面发展——论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1年第7期326-326,328,共2页黄德洲 
体育教师如何在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素质全面发展?作者用以下论点进行论述。(1)在环境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在环境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教学中掌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4)在环境中通过“角色”作...
关键词:主动性 积极性 因材施教 创新精神 承受挫折 锻炼意志 
“长五”青年:承受挫折是必修课
《中国青年》2021年第12期53-53,共1页陈敏 
直径达5米,体重近900吨,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简称“长五”)被网友昵称为“胖五”“大力士”。自诞生以来,它就是万众瞩目的高科技网红。
关键词:长征五号 大型运载火箭 高科技 自主研制 必修课 
我们就这样慢慢长大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2020年第10期9-9,共1页小娜 
亲爱的小星星,在你心中,怎样才算"长大"了呢?长大,更多时候意味着心理和思想的成熟,而不单纯是个子的长高、年龄的增长。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会了照顾自己,也试着帮助和照顾他人;懂得了爱和被爱;敢于独自面对和解决问题;能够承受挫折,不...
关键词:小星星 承受挫折 解决问题 长大 照顾 
基于幼儿抗挫能力培养的思考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年第1期273-273,共1页王珂 
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大多都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有很多,包括积极进取心、克服困难的勇气、敢于承受挫折的精神等等,这些都属于良好的心理能力,但这些能力不是依靠书本讲授就能学会的,它需要日积月累,...
关键词:抗挫能力 抗压能力 非智力因素 培养幼儿 进取心 研究成果 承受挫折 加深记忆 
以信仰之名 奏响检察事业的乐章
《天津检察》2019年第6期79-79,共1页毕波 
信仰是什么?是心中拥有的对美好未来的梦想,还是前进路上的不舍追求?是支撑自己承受挫折坎坷的精神支柱,还是受伤后给予心灵慰藉的那一缕清泉?有人说,信仰是心灵的产物,是灵魂的标注,是虔诚的梦想者朝着他们认准的方向而奋斗终生的风景...
关键词:心灵慰藉 奋斗终生 信仰 承受挫折 精神支柱 梦想者 美好未来 
声音
《祖国》2019年第19期8-8,共1页
“广大入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平凡孕育着伟大。...
关键词:中国女排 女排精神 精神面貌 团结协作 时代最强音 中华崛起 承受挫折 
抓住契机,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试题与研究》2019年第27期110-110,共1页辛丽萍 
21世纪,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全面的能力、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
关键词:打工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