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家思想

作品数:115被引量:10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展望沈顺福鲁普文杨云万友根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朱子治家智慧
《精神文明导刊》2024年第8期59-60,共2页林鹭航 崔翼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家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之要义,蕴含着丰富的安身立命、治国齐家等理念,是家庭文化建设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朱熹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大师和儒学集大成者,其家风家教家训思想在家...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发展史 传统儒家思想 个人品德 文化传承 家庭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精神 家风家教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传统儒家思想创造性转化的内在逻辑
《南方论刊》2024年第6期7-9,共3页姚孟非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儒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离不开“第二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有利于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扬。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梳理儒家思想实现现代转化的过程,其逻辑链路存在三重维度。...
关键词:第二个结合 儒家思想 创造性转化 
传统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自主性建构
《法治》2024年第5期47-50,共4页彭欣悦 
一、问题的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各国发展水平不同,发展历程相异,一国之法治选择,唯有契合本国国民精神,扎根本国社会土壤,才能起到良法善治对于一国发展的保障作用。道德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法律文化 良法善治 德治思想 当代中国法律 传统儒家思想 国民精神 文化自信 整体法治 
存在焦虑的缓冲——一种深刻的精神体验的作用
《大众心理学》2023年第11期43-44,共2页孙海霞 李建升 
死亡什么也不是,死亡却成了一切。——欧文·亚隆死亡本身是一个相对沉重的话题,受传统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对中国人来说,公开讨论"死亡"几乎被视为是-种默契的"禁忌"。然而死亡又是每一个活着的生命体都不可避免、必然遭遇的最终归宿...
关键词:传统儒家思想 精神体验 有序运转 存在焦虑 生命体 坦然面对 欧文·亚隆 无所谓 
中国早期电影对婚姻家庭内情欲的去合法化表述(1913—1932)
《东方艺术》2023年第5期75-79,共5页杨雪菲 
《诗经》曾用“发乎情,止乎礼”来定义理想的男女关系,此观点认为两性情欲必须受到礼仪的限定和制约,防止其成为出格的乃至反社会的欲望。孔子形容《关雎》“乐而不淫”也正是这样的含义。传统儒家思想认为男女情爱虽然存有善的一面,但...
关键词:《关雎》 男女情爱 传统儒家思想 礼仪规范 道德义务 婚姻家庭 儒家礼教 男女关系 
经济学说史“源”与“流”融合教学模式探究——以传统儒家思想与法国重农学派为例
《教育教学论坛》2023年第35期37-40,共4页闫雪微 高冬梅 苏庆艳 
2021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JB1421557)。
以经济学说史课程中法国重农学派为例,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适时融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使纯粹的西方经济学说史讲授过程中有机地融合中国元素,引导学生厘清其中“源”与“流”的内在联系。并根据现有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思路、融合方式三...
关键词:传统儒家思想 法国重农学派 经济学说史“源”与“流”融合 教学模式 
解读儒家“圣王分流说”被引量:1
《文化产业》2023年第24期133-135,共3页王宾 
“内圣外王之道”是贯穿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哲学命题。从古至今,“内圣外王”因“弊”而“破”,由“破”至“立”,最终演变至“圣王”二分,此重大转变必然存在合理基础,亦必有时代价值目标,值得探究。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儒家思想 圣王 哲学命题 内圣外王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儒家哲学 重大转变 
美育的内容
《新美术》2023年第4期258-263,共6页蒉华芬 
2021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图像学的大学生审美教育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SB055)。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学琴,说他从琴声中辨别出曲目为《文王操》,这个传说证明,中国人从孔子的时代起就相信艺术与高尚情操有关联。自魏晋以降,书法和绘画便成为中国士大夫阶层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艺术既是表明心志的途径,也是陶...
关键词:传统儒家思想 士大夫阶层 首要内容 别集 高尚情操 《史记·孔子世家》 教养 
正阳明与传统儒家思想的终结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2期33-34,共2页沈顺福 
一、天人之辨与儒家思想的基本主题中国古人认为,天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的主宰者,由此形成一种天命观念。天命观主张:天主宰宇宙万物以及人类的一切生活,包括寿命和富贵等。天命观体现了一种天人观。这是孔子之前的天人观念,即,相信天能够...
关键词:天命观 传统儒家思想 宇宙万物 春秋时期 天人观念 人能弘道 主宰者 孔子 
王阳明与传统儒家思想的终结被引量:2
《文史哲》2023年第1期115-123,167,共10页沈顺福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传统儒家心灵哲学研究”(20FZXA005)的阶段性成果。
天人之辨是儒家学说的主要问题。早期儒家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开辟了儒家重人间、强人文的方向,孟、荀随之。汉儒通过人副天数,将人与仁道提高到与天相近的高度。魏晋儒家倡导天人一体。宋儒在接受了天人一体观的同时,提出人与仁才是...
关键词:天人之辨 万物一体 天地之心 传统儒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