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鲲

作品数:12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仪式情感路向意蕴丧礼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民委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转型时期民族院校价值观教育的应由路向被引量: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38-41,共4页成媛 张鲲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14BFZ021);北方民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西北少数民族青年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研究"(2015MYB08);北方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政治仪式培育大学生政治信仰机制研究"
社会的转型、观念的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迫切需要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和路径的转换。当前,民族院校价值观教育应该改变原来单一的灌输形式,真正重视个体道德意识、道德理性和道德行为的养成。
关键词:转型时期 民族院校 价值观教育 
现代性视野中价值的变量因素与整合路向被引量: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30-34,共5页张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祭祀仪式的道德整合机制研究"(15BZX092);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14BFZ021);北方民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政治仪式培育大学生政治信仰机制研究"(16SZZD02)
现代性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影响至深的重大事件,它改变了人之生存的时空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和身心结构的诸多要素,对现代人的精神气质和社会心态产生了深刻影响。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整合必须发挥国家在道德整合中的重要作...
关键词:现代性 结构 价值 变量 整合 
亚当·斯密对慈善伦理的现代转换被引量:3
《北方论丛》2016年第2期141-144,共4页张鲲 
2014年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斯密问题’与和谐社会架构及运作机制研究"(NGY20140135);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传统祭祀仪式的道德整合机制研究"(15BZX092)
亚当·斯密结合现代社会人之生存境遇和社会运行机制,从人性、民生、素养三个视角分析了慈善伦理的道德取向和建构因素,提出了一种适宜于当今时代社会秩序和心灵秩序构建,以及个体道德人格完善的慈善伦理观。斯密慈善伦理建立在对底层...
关键词:亚当·斯密 慈善伦理 现代转换 
关中地区传统丧礼仪式的现代镜像——关于周室故地岐山的典型调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20-123,共4页张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祭祀仪式的道德整合机制研究"(15BZX092);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14BFZ021)
丧祭礼是儒家礼文化发源的重要载体,周室故地岐山丧礼仪式反映了殷周之际由神本转向人本的人文思潮,其内容与结构反映了儒家敬天祭祖的宗教传统,透露出儒家伦理教化的文明趋向。
关键词:岐山 丧礼仪式 结构 意蕴 
“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创新被引量:2
《教学研究》2015年第6期52-54,共3页张鲲 
2014年度国家民委科研项目(14BFZ021);2015年北方民族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JYYB201524)
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紧扣时代特点,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提升和实践教学的创新,努力培养有灵魂、有理想、有专长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关键词:新常态 内涵提升 教学创新 
涂尔干的社会信仰说被引量:3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25-28,共4页张鲲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14BFZ021);北京民族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前期培育项目(2014QSP07);2015年度北方民族大学专任教师基本科研基金项目
涂尔干认为,道德是随着群体生活而生的,社会的本性蕴含着道德。社会是一个"情感记忆的共同体",体现其集体价值观的重要事件与仪式,在个体成长的历程中会逐渐积淀成为族群共同的文化心理基底。社会是所有信仰体系和膜拜体系的基础,它是...
关键词:信仰 共同体 情感 仪式 
个体思想道德养成的内在机理探微被引量:1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92-96,共5页张鲲 
2014年度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2014年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斯密问题’与和谐社会架构及运作机制研究"
个体思想道德的养成受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体自身心理特征的影响,总体呈现为个体意识和道德认知的双向建构。具体而言,个体的思想道德在深层意识结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思维方式、德性观与信念的交互作用中形成。
关键词:个体 道德 情感 意识 思维 
民间传统祭礼的结构和意蕴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73-78,共6页张鲲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4AZD006);2014年度宁夏高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NGY20140135)
在中国传统礼文化中,祭礼是流传时间最长、受众人数最多、影响最为突出的文化形式之一。民间传统祭礼以普天之下每一个体关注的人生重大事件为视点,建构了贯穿国家、宗族、家庭和个人的"四位一体"的道德文化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使儒...
关键词:祭礼 结构 意蕴 
汉族传统丧礼仪式的德育启示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04-107,共4页张鲲 
教育部思政课专项课题(13JDSZK0049)
传统丧礼文化蕴含着共同体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汉族传统丧礼仪式既根植于个体的真实生活,又贯穿着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这使得人的社会化过程与人的个性化过程融为一体,在自然而然之中建构了符合社会要求的个体心理品质...
关键词:丧礼仪式 德育 启示 
汉族传统丧礼仪式的德育特质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25-29,共5页张鲲 
丧礼仪式是中国传统社会重要而特殊的文化形式,它影响着华夏民族的心理情感、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维护了古代中国超稳定的社会结构。丧礼仪式承载着古代社会德性的基本价值取向,符合官方以儒家正统思想整合家庭、家族和乡村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丧礼 仪式 德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