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智忠

作品数:28被引量:4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太极图《太极图》太极图说虚实哲学精神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朱子“戒惧与慎独之辨”在韩国的回响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35-41,共7页田智忠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朱子学综合研究”(22VRC173)。
韩国学者对朱子“戒惧与慎独之辨”回应更为细致,衍生出尊朱与反朱的不同立场。前者对于不睹不闻时的戒惧工夫是兼动静还是只是静工夫、“不睹不闻”的具体所指、戒惧与慎独是一是二等问题展开细致入微的辩论,深化了后人对于朱子“戒惧...
关键词:朱熹 戒惧 动静 不睹不闻 修身正己 
从“性又大于心”到“心能尽性”--论张载心性大小之辨之价值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2年第1期75-81,共7页田智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现代中国价值观念史”(18ZDA020)。
心性大小之辨是张载心性思想的重要一环。程颐批评张载的“以体会为非心”是主张将见闻排斥在心之外,意味着“心小性大”、析心与理为二。据二程弟子时紫芝的注释,程颐的这一批评系针对张载的“心御见闻,不弘于性”而发。程颐的批评建...
关键词:心性大小之辨 性又大于心 心统性情 心能尽性 
从“性又大于心”到“心能尽性”--论张载心性大小之辨之价值被引量:1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144-150,共7页田智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现代中国价值观念史”(18ZDA020)。
心性大小之辨是张载心性思想的重要一环。程颐批评张载的“以体会为非心”是主张将见闻排斥在心之外,意味着“心小性大”、析心与理为二。据二程弟子时紫芝的注释,程颐的这一批评系针对张载的“心御见闻,不弘于性”而发。程颐的批评建...
关键词:心性大小之辨 性又大于心 心统性情 心能尽性 
佛学儒化还是援儒入佛——对契嵩会通儒释思想的定性被引量: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80-84,共5页田智忠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14ZDB003)
契嵩思想的主流是援儒入佛,而非佛学儒化。他认为,作为出世间教,佛教也有教辅之效。另外,他对中庸和孝道的个性化诠释,以及他在《非韩》中对韩愈排佛言论的反驳,都表明他试图通过对某些儒学概念的重新释读来宣扬佛学本位的思想。
关键词:契嵩 佛学儒化 援儒入佛 
朱子文献中的“太极说”所指考论被引量:2
《周易研究》2017年第3期67-73,共7页田智忠 陈亚洲 
在朱子的文献中,"太极说"一词的使用较为含混,其具体所指有四:其一,是指朱子自己所作的《太极解义》;其二,是指《朱子文集》卷六十七中所收录的《太极说》一文;其三,是指张栻所作的《太极图说解义》;其四,是指周敦颐所作的《太极图说》...
关键词:太极说 太极解义 太极图说解义 太极图说 
妙在“有”“无”之间--从“天泉证道”到“严滩问难”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6年第2期68-75,共8页田智忠 袭叶超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14ZDB003)的阶段性成果
从价值观的视角看,阳明和王畿的思想都有自觉融合"有"与"无"的一面,这在所谓"天泉证道"和"严滩问难"中,有突出的体现。从"天泉证道"到"严滩问难",讨论的中心是本体与工夫问题,而其表述方式,则是"有"与"无"的交融。其中,学界关于"天泉证...
关键词:天泉证道 严滩问难 四句教 
再论《太极图》与《周易参同契》“三五至精”思想之关系被引量:2
《周易研究》2015年第2期46-51,共6页田智忠 
清儒毛奇龄提出,《太极图》的第三层图,窃自于《周易参同契》之"三五至精图"。这一说法目前无法从版本学的角度予以验证。对此问题,我们试图从比较《太极图》与《周易参同契》和《悟真篇》这三部著作对于"三五"思想的不同表述入手做出...
关键词:“三五”思想 毛奇龄 《悟真篇》 《周易参同契》 《太极图》 
功用伦理的逻辑化诠释——墨辩学派的伦理特质研究
《思想与文化》2013年第1期345-355,共11页田智忠 
通常认为,《墨子》书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即所谓墨辩)为墨家后期的作品,属于科学、逻辑学和论辩学之作。如谭戒甫即强调,墨辩六篇充其量只能算是"术",而"术"是要为"道"服务的,①墨家...
关键词:墨家思想 谭戒甫 《墨子》 逻辑化 小取 仁内义外 天志 经说 后期墨家 二无一 
从“舂陵本”《通书》论《通书》的早期流传被引量:1
《周易研究》2013年第1期49-55,共7页田智忠 
目前为止,学界对《通书》早期版本的考察,基本集中在所谓"程门传本"和"九江本"上。但据有关文献显示,编刻于周敦颐舂陵老家的"舂陵本",才是《通书》的最早版本。"舂陵本"和"九江本"《通书》同属于周氏"故家旧本"系列,其中都没有收录《...
关键词:通书 舂陵本 九江本 叶重开 
“价值”视野下的名家哲学精神
《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41-45,共5页田智忠 
在传统中国哲学领域,价值的问题并非仅是哲学的一个部门,而是贯通于所有哲学问题并规定了这些问题之本质的核心,这是由传统中国哲学自身特色所决定的。与主流的传统中国哲学把人的价值实现视为核心价值不同,名家哲学更强调对纯"名言之域...
关键词:价值 名家 正名实 爱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