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统性情

作品数:80被引量:8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许宁刘悦笛张学智蔡方鹿杨少涵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吕祖谦的有机宇宙观
《西部学刊》2024年第23期126-129,共4页李青 房瑞丽 
吕祖谦的有机宇宙观既继承中国古人“天人合一”传统,主张“天人贯通”,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又将“生生之德”落在“教化之德”与“进德遵道”上,将天、地、人统一在有机的整体框架下讨论,重视德性的次第涵养,将伦理道德有机地对应宇宙...
关键词:吕祖谦 有机宇宙观 天人合一 生生之德 心统性情 
认知与本体——道德形上学的超越性话语之两轮
《今古文创》2024年第41期70-73,共4页李剑豪 
“道德形上学”这一概念本身具有回应西方哲学质疑、澄明儒学中超越性层面的含义。道德形上学的超越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以“认知决定模式”为特点的独特认知机制,所谓“认知决定模式”,即以认知层次的提升消解本体论的理论取向,这一思...
关键词:认知 本体 一心二门 心统性情 
易学视域下张宇初对正一道法的哲学论证
《中国哲学史》2024年第5期82-91,共10页王楠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助编号:2023M730307)之阶段性成果;“2023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资助编号:GZC20230279)资助。
张宇初所处的时代,正一道长期被排斥于主流思想之外,其学理上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这套系统缺乏形上学依据,仅流于方之术而未于道;第二,正一道所关注的鬼神之说,为历代儒家学者所批判和攻计。故函需为正一道建立一套贯通天道和人道的形...
关键词:张宇初 正一道 道法 心为太极 心统性情 
朱子学是“心统性”还是“性统心”?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4年第4期112-119,共8页蔡家和 
“心统性情”之提出,是朱子为了配合经典之诠释,以便贯通自己体系中“性发为情”一说。盖孟子原意是以恻隐羞恶等为心,而朱子视之为情,又《中庸》则言情绪之喜怒哀乐之发。为统一这些经书,朱子遂藉张子“心统性情”一词,来联系心与情,...
关键词:心统性情 理学 郛廓 五行 恻隐之心 
从朱子、船山看宋明理学意志思想的展开被引量:1
《船山学刊》2024年第2期49-63,共15页高海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近现代中国哲学史中的方法论研究”(21BZX083);清华大学文科专项“清华学派的哲学方法研究”(2022Z04W03004)。
朱子晚年比较重视意志问题的讨论,区分意与志,认为与意相比,志是深层、稳定的心理意向,而意则是与具体的念虑、选择、权衡相关的心理意念。立志对于为学与修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不过,朱子始终认为志与意都属于已发之情,未发阶段不能...
关键词:意志 心统性情 持志 正心 朱子 船山 
艮斋心性论对张载思想的援取与调适
《传统文化研究》2023年第3期5-13,共9页张学智 
艮斋田愚是朝鲜性理学最后的大师。他不仅吸收朱子的人心道心学说构建了“性师心弟”的思想主旨,而且援取张载的思想、命题为他阐发、深化这一主旨服务。如用“心统性情”来诠释性为心的主导、心为性的敷施发用这一点,又用“合性与知觉...
关键词:艮斋 栗谷 性师心弟 心统性情 
朱子与船山对“絜矩之道”义理诠释之比较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19-26,共8页昌柯杏 
朱子对“絜矩之道”的阐释建立在其心性论基础之上。他认为,对于为政者而言,“絜矩之道”要求其能做到以己心度量民心,并使民之善心得到实现。但为政者只有在心之感发出于性情之正时,才能真正做到絜同人心,实现“絜矩之道”。这也意味...
关键词:絜矩之道 朱子 船山 心统性情 
理学养生之道——以朱子心性修养论为中心
《中州学刊》2023年第8期110-120,共11页赵薇 
作为禀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的人,如何把握养生之大道?朱子给我们道出了养生的根本道理。朱子的养生之道以心性修养为基础,注重道德修身,以成就圣贤、君子为宗旨目标;朱子的心性修养论,强调心的知觉、主宰作用以及对天理的认知、情...
关键词:养生 心统性情 格物穷理 主敬 浩然之气 
朱熹“心统性情”说的孟学诠释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69-175,共7页张宏锋 王建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孟学史”子项目(11&ZD2083)。
朱熹“心统性情”说在诠释孟子思想基础上逐渐形成。朱熹受孟子“四端”“四心”“尽心”等思想影响,在批评胡宏“心以成性”说的过程中,提出“心主性情”的观点。至《孟子集注》时期,朱熹对“心”的理解有所变化,将“心主性情”改回“...
关键词:孟子 “心统性情” “性善论” “才” 
从“理一分殊”到“心统性情”--对朱熹文道观哲学基础的再探讨
《文艺评论》2023年第2期67-76,共10页陆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语录类文献整理与儒家话语体系建构及传承的研究”(项目编号:20&ZD265)阶段性成果。
批评古文家“以文明道”“文与道俱”,修正道学家“以文载道”“作文害道”等观点后,朱熹提出了“文自道流出”的文道思想。此思想植根于朱熹的哲学理论,他在发展二程“理一分殊”观念的同时,改造了张载“气一元论”主张,通过对“道体...
关键词:朱熹 文道观 理一分殊 心统性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