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而云

作品数:17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白话文体白话文理论现代文化现代白话性别意识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社会科学》《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舍我其谁”的背后──论胡适的公共身份和自我身份的认同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2期150-156,共7页曹而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与中国现代文艺批评研究"(项目编号10ZBW007)阶段性成果;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08B2018)资助;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A07056S)资助
作为中西文化异乡人胡适,在回归传统与寻求现代性过程中呈现出典型的思想悖论。传统思想与西方现代思想既成就了他,却又困扰着他,使他始终在传统与现代,政治与文学,理智与情感之间徘徊。胡适的公共身份和自我身份的认同错位成为新旧嬗...
关键词:公共身份 个体身份 认同 错位 
中国文学“怨恨”情结的隐喻叙述被引量:1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54-58,共5页曹而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与中国现代文艺批评研究"(项目编号10ZBW007)阶段性成果;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A07056S)
"怨恨"是中国文学不断被演绎的主题,承载了中国文人们丰富独特的情感体验。《诗经》与《离骚》开启了"怨恨"独特的抒写方式,独特的叙述者"怨妇"被附上了意象化功能,以隐喻方式替代文人墨客述说着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怨之情。"怨"之特...
关键词:  “怨恨” 隐喻 意象化 
白话文学理论的发生与实践——以胡适的白话文理论为个案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5年第1期93-99,共7页曹而云 
现代语言论认为,语言与思想相互渗透,决不是割裂的两个部分,语言即思想,语言即文化的存在。'五四'关键词'白话'不仅在工具论层面上产生影响,同时还在文体层面、思想层面、意识形态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革命初期对白话的工具功能的强...
关键词:胡适之 白话文运动 现代文学 新文学运动 文体学 工具论 革命初期 语言工具 小说文体 《狂人日记》 
现代白话文体与现代文化形态被引量:1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67-70,79,共5页曹而云 
语言不仅仅代表语言本身,还是文化的存在,因此语言的更新不仅是语言本身的转换,也是文化观念和心理的转换。从“五四”白话文运动肇始,文言文的存在状态和古典文化形态变得模糊而暧昧,白话文所开创的现代文化显示了其特有的现代性特征...
关键词:白话文体 现代文化 符号系统 语言体系 
论胡适的白话文理论与语言问题被引量:1
《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140-143,共4页曹而云 
从语言论的角度考察了胡适的白话文理论 ,并将之放在“五四”历史语境中进行分析。胡适的语言观一直徘徊于语言工具论与现代语言论之间。一方面 ,他将语言视为“形式”和“文体” ,试图从人类文化的变迁历史出发来重新定位白话 ,这体现...
关键词:语言工具论 现代语言论 语言 思维 
胡适的文学功能观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72-76,共5页曹而云 
在救亡图存的“五四”时代,启蒙思想家胡适将文学作为改良社会政治的武器,不断地徘徊于文学的审美价值与启蒙功效之间。受实验主义方法论的影响,胡适以自然科学求真的方法来审视文学,强调文学与生活的对应性,将真实性设定为文学的第一属...
关键词:实验主义 科学   
现代白话语言系统的现代性与传统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100-103,共4页曹而云 
本文考察了现代白话作为语言系统的生成过程,以胡适的白话文理论对传统性的继承借鉴为个案来揭示现代白话文体的现代性特征。文章认为,胡适以传统白话为主体重建了现代白话系统,其理论促进了文言词汇及传统白话向现代白话的转化。“五...
关键词:传统白话 现代白话 现代性 传统性 
胡适白话诗论的意义及盲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65-69,101,共6页曹而云 
“五四”白话文运动的重镇人物胡适使白话诗取得了合法化的地位 ,并将白话文体发展到一个新的境地。在新诗理论建设的问题上 ,胡适以“白话”为核心来建构新诗理论 ,鲜明的诗体意识使得白话诗从古典诗中解放出来 ;另一方面 ,其白话诗论...
关键词:白话诗论 合法化 诗体解放 
现代白话文体与“人”的现代性追求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69-72,共4页曹而云 
"五四"新文学运动既是文体形式革命与思想革命相连的艺术革命,也是写作者与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和美学原则的革命,白话文写作者与接受者的审美意识的现代转化构成了"五四"白话文体追求现代性的重要视点。伴随着现代语言系统的建立,新...
关键词:白话文体 写作者 接受者 现代性 审美意识 
现代白话文体的身份认同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114-118,共5页曹而云 
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 ,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使得现代白话文体获得合法化身份成为可能。考察现代白话文体成为现代“文学之正宗”的途径 ,并以此探讨在“五四”历史语境下 。
关键词:白话文体 身份认同 胡适 新文学运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