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琴

作品数:12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攀枝花学院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女性经验父权制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文学经典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长江师范学院学报》《飞天》《攀枝花学院学报》《译苑新谭》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性别文化看中西方女性境遇的差异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105-109,共5页李丽琴 
中西方女性境遇存在着巨大差异,其根源深植于民族性别文化体系中。论文从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探寻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外来因素、社会政治结构对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从而揭示以宗法制度为深层结构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以宗教...
关键词:性别文化 民族文化 宗法制度 西方宗教 女性境遇 
从道家哲学生态观看“可持续发展”的误区
《山花(下半月)》2013年第3期161-162,共2页李丽琴 
攀枝花市软科学研究项目“攀枝花市生态文化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CY-R-14)
生态与环境的误读西学东渐以来,中国“被西方”的形式成为中国发展的主流形式,尽管一以贯之为“中国特色”,但西方的影响已成为现实。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的生态文化研究也是自西方而始,传及中国。不管是“生态的...
关键词:生态思想 道家哲学 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 误区 观看 中国传统文化 西学东渐 
庞德《在地铁车站》中译之商榷被引量:1
《译苑新谭》2012年第1期178-184,共7页李丽琴 
本文对埃兹拉·庞德意象派代表作《在地铁车站》的十数种中文译文做了粗浅的翻译比较研究,给出了自己的译文,以此抛砖引玉并就教于大家。
关键词:埃兹拉·庞德 在地铁车站 翻译比较 
赫塔·米勒作品的时代隐喻被引量:4
《当代文坛》2010年第4期123-125,共3页李丽琴 
瑞典文学院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对赫塔·米勒赞誉有加,称她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
关键词:作品 米勒 隐喻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院 颁奖 
从中英诗歌互译看汉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译苑新谭》2010年第1期302-320,共19页李丽琴 
笔者申报的攀枝花学院翻译研究所2009—2010年度的立项科研项目,研究类别为基础研究,课题名为《从中英诗歌互译看汉语言文字的表现力》,项目编号:PFY2010002
本文从汉语言文字结构阐释汉语无可替代的音、形、义等独特的表现力,通过中英诗歌互译实践,从汉语诗歌语言结构的审美层次上论证汉语在诗歌语言媒介上的优越性;进一步通过语言与文化的互构关系,论证汉语言文字的先进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结构 诗歌翻译 汉语文字的表现力 
西方女权主义的历史境遇
《山花(下半月)》2010年第5期152-153,共2页李丽琴 
一、女性在西方的境遇 长期以来,史书在叙述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时,几乎毫无例外地把聚焦中心"定格"在男性身上,对女性很少甚至只字不提。于是,人类历史成了男性的历史(his·story—history)。这当然不是历史的真相。
关键词:西方女权主义 历史境遇 演进历程 人类社会 人类历史 女性 男性 史书 
张爱玲文本的女性经验表达
《飞天》2009年第20期9-13,共5页李丽琴 
一、引言西方一些女性主义者认为特定的女性体验是生活与艺术中正面的女性价值的来源。这种论点说,因为只有女人经历过那些特别的女性生活体验(排卵、行经、分娩),只有她们才能够讲述女人的生活。进一步说。
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人物 宗法父权 女性作家 女性经验 《金锁记》 女性主体意识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与张爱玲文本的女性意识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9年第8期90-92,共3页李丽琴 
肖沃尔特认为,现有的文学史是按父权制意识形态编写的,女作家和她们的作品成了"被压抑的声音"。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中谈到:在更大的社会框架范围内,妇女自身构成了一种亚文化,这种亚文化由影响每一位妇女的价值观念、规则、体验和...
关键词:女性主义批评 亚文化 自身构成 《金锁记》 曹七巧 学史 女性经验 女性生命 当代女性 女性个体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综述被引量:5
《山花(下半月)》2009年第3期154-156,共3页李丽琴 
并不是所有的女性写作都是女权主义的,但许多女性主义文本反映了女权主义所关注的问题.在文学批评界,传统的文学批评因为倾向于以男性经验为基础进行普遍性的阐述而受到攻击.传统批评方式认为文学经典作品表达永恒不变的真理,而这种真...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意识形态 女性写作 父权制 女性读者 文学经典 长篇小说 
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42-45,共4页李丽琴 
论文通过比较分析成长小说的欧洲传统为美国成长小说的发生与发展提供的文学背景,透视了特定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心理下的社会道德、伦理秩序、精神环境对人生成长过程的影响。着重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成长经历,透过青少年的...
关键词:美国成长小说 欧洲传统 文化心理 青少年 精神危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