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作品数:12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芦苇文学创作地域文化幼儿民族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生活(中旬刊)》《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的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3年第7期22-24,共3页李倩 
一、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内涵与关系 (一)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内涵 语言教育泛指任何语言的教导行为,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某种语言以灵活运用的一种教育行为。其内容涵盖文字、语音、词汇、语法、听说、会话、阅读与写作等...
关键词:语言教育 文化教育 语文课堂 中学 母语教育 教育行为 英语学习 汉语教育 
以童话的名义抒写任性——《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解读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年第10期38-40,共3页李倩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与顾城的大多数诗篇一样,正如同他自己,像~个眨着明亮大眼睛的孩童,眼神里却夹杂着灰暗与朦胧。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所以他可以勾勒出金子般的童话世界;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所以他只能深陷悖论、无法自拔...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中国艺术中的芦苇
《阅江学刊》2013年第1期135-138,共4页李倩 王永波 
芦苇在绘画、工艺、音乐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在绘画领域,芦苇或出现在以表现江南美景的山水画中,或出现在渔隐主题的人物画中,或出现在以芦雁为题材的花鸟画中。在工艺方面,芦苇的装饰图案出现在陶瓷、染织等传统工艺品中。在音乐方面,...
关键词:芦苇 绘画 工艺 音乐 
趣话芦苇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第2期159-160,共2页李倩 
有关芦苇的生活生产应用知识、历史记载等都被引为芦苇审美文化中集体观念价值取向,这些语义符号经历代人们共同的积聚,最终成为一个语言符号的大汇合。
关键词:芦苇 象征意义 文化符号 语境意义 
多维视野下电视方言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以南京方言新闻为例
《文教资料》2012年第34期123-126,共4页李倩 
本文从不同维度,以南京话为例,考察了电视方言新闻节目的现状,主要探讨了电视方言新闻节目的特点、电视方言新闻节目的产生动因、电视方言新闻节目的传播等问题。利用内省和演绎的方法,论证电视方言新闻节目的播出意义及发展价值,...
关键词:电视 方言 新闻 语言学 南京话 
陆游词写春情怀背后的心灵世界探幽——以《沁园春》(粉破梅梢)为例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年第12期59-60,共2页李倩 
陆游词中有很多写春的词作,结合宋词中的"伤春"传统表达方式和词人的代表作品,探讨词人写春背后的真实的心灵情感。
关键词:陆游词 写春情怀 心灵世界 
残雪早期作品中的卡夫卡印记——论卡夫卡对残雪早期创作的影响
《文教资料》2012年第27期97-99,共3页李倩 
卡夫卡是残雪最早接触的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之一,残雪早期的一系列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深深地打着卡夫卡影响的烙印。可以说,卡夫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残雪一开始的创作方向,造就了残雪独特的艺术个性。
关键词:残雪 卡夫卡 现代意识 影响 
《金陵十三钗》:民族伤痛抒写人性之歌
《电影文学》2012年第16期69-70,共2页李倩 
张艺谋的新片《金陵十三钗》选取"南京大屠杀"题材,在战争背景下关照女性对战争伤痛的个体体验,呈现出这场民族浩劫对女性的非常伤害,让观众对战争及其带来的毁灭性灾难进行多角度的深刻反思。典型的金陵风格描摹凸显了十三钗边缘人...
关键词:电影 《金陵十三钗》 民族伤痛 人性之歌 
茶子花派研究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8期36-36,共1页李倩 
茶子花派自诞生以来就获得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学术界对此也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研究方向和学术观点。笔者将对此做一个系统梳理,继而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
关键词:茶子花派 周立波 地域文化 
从《老马》一诗中看臧克家与30年代诗歌流派的关系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年第1期20-21,共2页李倩 
写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老马》是臧克家的代表作。《老马》和三十年代的诗歌流派有没有关系呢,从中我们是否还可以折射出臧克家本人与三十年代诗歌流派的关系。本文笔者就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老马》 臧克家 诗歌流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