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庆祥

作品数:25被引量:24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诗教核心竞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国成人教育》《商场现代化》《当代文坛》更多>>
所获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类型教育的中国特色产业学院创新实践被引量:1
《在线学习》2024年第3期71-73,共3页邵庆祥 裘文意 肖紫嫣 李晓阳 李弟财 
2007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产业学院”的理论框架,并成立第一家产业学院,继而进行了“嵌入式产业学院”“股份制产业学院”等阶段的艰难探索和实践,开创了以产业学院为引领的“33521”系统化、集成化的教育...
关键词:类型教育 产业学院 产教融合 创新 
新时代 新技术 新挑战 新商职——基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4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5期123-129,共7页邵庆祥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的汹涌而来,高职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作为应用性教育类型的高职教育,来自产业转变升级、教育的智能化应用、教育对象自主化的挑战无处不在。本文以更宏观的视野,从高职院校的存...
关键词:新时代 新技术新挑战 高职院校变革 流通商贸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集成服务 精准管理 
试论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创新被引量:16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中旬)》2011年第4期89-91,共3页邵庆祥 
高职院校要完成自己的育人功能,除了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培育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文化。本文重点阐述了专业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建设专业文化应处理的关系等,并以汽车类专业的"汽车文化"建设为例,剖析了专业文化建设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文化 实践创新 
高职和谐职业人的培养——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被引量:18
《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4期75-77,91,共4页邵庆祥 
高职培育和谐职业人是内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外在的宏观环境和内在微观环境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综合诉求。笔者试图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以"道德领导"的理念,提出高职和谐职业人的具体内涵以及培育工程的系统建构模型。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 高职和谐职业人 培育工程 系统构建 
中澳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比较研究——以霍姆斯格兰学院为例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中旬)》2011年第2期92-94,共3页邵庆祥 
本文以澳大利亚霍姆斯格兰学院为例,对中澳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在工作理念、管理体制、功能定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并对改革中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中澳高职院校 学生工作 比较研究 
当代诗教美育的意蕴、原则及其实践策略被引量:10
《当代文坛》2010年第1期62-66,共5页邵庆祥 裘文意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以诗教为突破口的职业院校美育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LC070046】
中国传统美育思想源远流长,诗教是开展传统审美教育的基本形态之一。但以"陶冶论"为核心的中国传统诗教美育观,重视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功能,要求通过道德情感的培养来规范个性情感,在20世纪初屡被王国维、蔡元培等中国现代美育的倡导者...
关键词:诗教 美育 理念 方法 
谈高职院校学习型文化的构建被引量:1
《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第9期143-144,共2页邵庆祥 
发展学习型文化是个人和组织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变化,获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在借鉴国外先进学习理念的同时,要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和创造,从高职院校的客观实际出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学习型文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习型文化 构建 
文化传媒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被引量:3
《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7期275-277,共3页邵庆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传媒 挑战及对策 基础性作用 文化环境 社会环境 价值系统 蕴涵意义 
以发展规划引领高职院校由外延向内涵发展转型被引量:1
《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13-14,共2页邵庆祥 
在普通高等院校战略管理中,学校发展规划作为一种系统的管理方式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时间较短,又处在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型期,因此,自觉运用当代教育管理理论中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观点,引领高职院校的转型,...
关键词:发展规划 高职院校 转型 办学理论 
论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被引量:7
《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3期96-99,共4页邵庆祥 
从主体间性理论这一视阈透视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如下转型:结构模式由主客体型向主体间性的转变,方法由注重单向灌输向注重共同体验升华的方向转化,价值追求由单一的工具理性向人的全面发展转变,研究领域由外在的行为...
关键词:主体间性 思想政治教育 转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