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蕾

作品数:39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实证研究任务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青苹果》《外语教育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及其英译文本的选词理据互文性解读被引量: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84-89,共6页宋蕾 文军 
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研究”(2016YYA003)
初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拉开了盛唐诗歌的序幕,成为译介唐诗的开篇之作。这首诗虽仅有22字,但存在大量互文信息,由此也导致其英译文呈现出多样性与差异性。基于对源语文本的互文解读,对多个英译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互文信息...
关键词: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英译 互文性 
浅谈汉英语言中表时的“前/后”与对外汉语教学被引量:1
《外语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41-45,共5页宋蕾 
现代汉语中"前""后"是既可以表示空间意义又可以表示时间意义的语素。汉英两种语言中表达时间概念的"前"和"后"并非一一对应,"前"和"后"表示"未来"还是"过去"的差异主要基于"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两种隐喻系统。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  认知隐喻 对外汉语教学 
浅谈表时的“前”与“后”
《语文学刊》2019年第1期16-19,共4页宋蕾 
现代汉语中用来表达空间方位的"前"和"后"通过隐喻的手段被用于时间系统中。当方位词"前""后"用来表达时间概念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数量结构或事件基准构成表达时间概念的短语来使用。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认知隐喻有助于留学生对...
关键词:  认知隐喻 时间 
浅析英汉词义理据差异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5期8-10,共3页宋蕾 董爱华 
北方工业大学"英语词汇词源理据研究"(NCUT2018JGM33号)部分研究成果
英语和汉语在理据类型、理据程度和理据分布上存在差异。语言分词汇、句法、语篇等不同层面,其中词汇层面对于理据的研究至关重要。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差异明显,英汉词义理据受不同语言赖于存在的社会形态、生活方式、自然环境...
关键词:英汉词汇 理据 文化差异 
出世与入世之间——读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被引量:1
《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2期21-25,共5页宋蕾 
蜗角虚名,绳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
关键词:满庭芳 苏轼 入世 出世 乌台诗案 疏狂 宗元 词选 
端午“斗百草”小考
《华夏文化》2017年第3期33-34,共2页宋蕾 
据民俗学家考证,“斗草之戏”起源于南朝。“斗草”一词最早见于书面记载是在南朝梁人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中,其中有:“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踏百草,今人又有斗百草之戏。”农历五月初五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人们在这一...
关键词:端午节 《荆楚岁时记》 小考 民俗学家 中国传统 民俗活动 南朝 粽子 
浅谈汉诗英译中叠字的处理被引量:2
《外语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41-46,共6页宋蕾 
叠字是汉语古诗中常见且重要的修辞手段,在汉诗英译时译者对于叠字的处理方法各异。本文从忠实于源语的原则出发,通过对一些汉诗叠字的英译文本进行研读和比较,尝试归纳了汉诗中叠字英译的若干处理方法,并提出英译汉诗时应尽量保留叠字...
关键词:叠字 汉诗英译 翻译方法 
容易出错的after用法小结
《青苹果》2016年第5期27-32,共6页宋蕾 
在英语中,after是个常见词,也是个简单词,同学们都知道它是“之后”的意思,但往往忽略它的各种用法。,事实上,after既可以表示时间意义上的“在……之后”,也可以表示空间意义上的“在……后面”。在单项选择题和完形填空题中,...
关键词:AFTER 用法 介词短语 完形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时间意义 空间意义 形容词 
从互文角度看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脸”字
《汉字文化》2016年第6期41-43,共3页宋蕾 
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研究一般项目“互文理论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与翻译研究”(项目编号:XN093-052)阶段性成果
互文即"互为文",指的是文本间的相互关系,涉及文本的意义生成与阐释。在中国传统的诗歌创作中,诗人常常化用前人诗句,正如巴特所指出的"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王一川(1999)。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字义发生着演变。如在《现代汉语大...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互文本 汉语大词典 王一川 诗歌创作 脸波 破阵子 《菩萨蛮》 日出东南隅行 南朝梁 
历史上的戎
《华夏文化》2016年第1期36-37,共2页宋蕾 
戎,曾经是我国西北方的一支强大的族群。《尔雅·释地》载:“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对于戎,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戎”源于商周间的鬼方、獯鬻,周末的猃狁,后来成为狄和匈奴。第二种观点是认为...
关键词:历史 中国西北 学术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