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锡英

作品数:34被引量:3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卡尔维诺不确定性空间叙事《呼啸山庄》文本细读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教书育人(高教论坛)》《广西社会科学》《海外英语》《贺州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比较文学视域下的《促织》和《变形记》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8期65-71,共7页罗锡英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广西高考综合改革专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群文阅读文本选编与教学实践研究”(编号:2021ZJY1729)的研究成果。
《促织》和《变形记》的比较研究只有置于比较文学主题学视域下才能说清道明二者的可比性,才能明确其比较价值。二者同属变形母题,对传统变形母题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或者颠覆,两篇小说中的变形都是为了逃避,变形后都在某种程度上达成所愿...
关键词:《促织》和《变形记》 比较文学 变形母题 
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关键元素探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3年第10期57-59,共3页罗锡英 
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项目:“课程思政建设与新时代文科类师范专业认证人才高质量培养的改革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外国文学课程本身蕴含着与立德树人高度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人文主义传统、理性思维,这是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围绕这三个关键元素,外国文学课应以学科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马克...
关键词:外国文学 课程思政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人文主义 理性思维 
鲁迅《故乡》之变的意蕴探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年第38期51-53,共3页罗锡英 
《故乡》以“变化”作为情节线索。故乡的人变而未变,故乡的风景变而又变,故乡的传统虽坚固却也开始松动。小说揭示了故乡的人剧变和社会凝滞不变的社会根源,批判其国民性,再现了调散的农村风景,并于象征性的故乡风景中寄寓期待。流动...
关键词:《故乡》之变 人物 风景 流动的现代性 
高师外国文学教学中的文本细读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年第4期14-16,共3页罗锡英 
师范认证背景下高师中文教育研习课程研究与实践(2020JGB323)。
高师汉语言专业的外国文学史课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科素养的高支撑课程,根据“产出导向”,教学上不仅要注重“史”的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文本解读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态度上,要坚持直面文本,理解文本细读的意义;实践上采取任务驱动的...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 文本细读 任务驱动式教学 
陆川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研究——以乡村公共生活建构为例
《南方农机》2023年第5期99-102,共4页罗锡英 
2022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专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究项目“陆川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治理研究”(2022YJJD0007)。
乡村善治是当前乡村社会治理研究的理想追求,现行设计的乡村现代化善治路径是在村民公共参与的基础上建立的。构建乡村公共生活,培育村民对乡村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和公共精神是诸多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的基础。鉴于此,课题组通过对陆川客...
关键词:陆川 客家传统文化 乡村治理 乡村公共生活 
陆川客家传统文化的德治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年第4期185-189,共5页罗锡英 
2022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究项目“陆川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22YJJD0007)。
德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传统文化是德治的重要资源,是以各种非正式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该文基于对陆川客家传统文化及其孕育的客家精神的田野考察,认为陆川客家族群在长期的迁徙和生活中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指出...
关键词:陆川客家传统文化 德治 非正式制度 崇文重教 家风传承 村规民约 
《呼啸山庄》的音景研究
《文化与传播》2022年第5期61-67,共7页罗锡英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一部有着独特音景的小说。声音是理解这部小说的关键点。小说中自然音响的基调音是狂躁的,总体上具有前现代社会的特点,远近清晰可闻;自然音景起到预示情节、形成活动氛围、将人物内心外化等作用。小说...
关键词:《呼啸山庄》 音景 声音 小说 
《呼啸山庄》的观看图景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1年第5期44-45,48,共3页罗锡英 
在《呼啸山庄》利用视觉性符号意象如窗子、眼睛、镜子等,呈现了独特的“风景”,“观看”行为以及观看到的风景是理解小说人物存在的一种方式。同时作家还对观看本身做了哲学思考,精准地感知到视觉理性时代转向的诸多矛盾。
关键词:观看 窗子 眼睛 镜子 视觉哲学 
《呼啸山庄》的明与暗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1年第5期46-48,共3页罗锡英 
《呼啸山庄》明显地塑造了明与暗对立的两个世界。书与火是光的两种不同的形象,都是启蒙理性的象征。小说一方面通过故事的讲述者肯定理性的作用,以此为标准批判男女主人公的感性与癫狂,但另一方面又肯定男女主人公所拥有的暗处的风景...
关键词:视觉哲学 理性 启蒙的亮光 暗处的风景 
《马伯乐》对启蒙的反思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7年第4期27-29,共3页罗锡英 
萧红的《马伯乐》塑造了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不成熟的男性马伯乐,作者对这位所谓的"现代青年"极尽揶揄讽刺,揭示了新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场域的国民性病态。同时萧红还在小说中反思了中国的启蒙问题,那就是即使在救亡图存的时期启蒙也是必...
关键词:《马伯乐》现代 启蒙 抗战文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