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伟钧

作品数:12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常州工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继续教育磁特性高速串行通信单片机电路跨导放大器更多>>
发文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软件导刊.教育技术》《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常州工学院学报》《软件导刊》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光电子技术课程体系研究被引量:1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年第12期244-245,共2页姚文卿 饶丰 俞伟钧 
以常州工学院《光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背景,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光电子技术课程目标不明确,结构不合理等实际情况,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课程体系、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探讨。课程以光电系统设计为主线,以模块为单...
关键词:CDIO 工程教育 光电子技术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学员的特点和学习动机相应教学策略研究被引量:2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年第9期63-64,共2页钱国荣 俞伟钧 
参入继续教育学习的学员,其主流是成人,与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相比,有自身的特点和学习动机。从成人的特点出发,研究成人的学习动机,研究怎样激发成人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员的学习热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继续教育的水...
关键词:成人特点 学习动机 继续教育 教学策略 
职工培训与继续教育课程特色研究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年第8期40-41,共2页查治新 俞伟钧 
对继续教育的课程与其它普通高等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进行比较,阐述了继续教育的课程特点,及课程内容的构建原则,提出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校企合作办好继续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继续教育 职工培训 校企合作 
基于计算机的产品虚拟原型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
《软件导刊》2010年第12期37-39,共3页张彩娥 俞伟钧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0KJD480003)
分析了虚拟原型与并行设计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域对象的虚拟原型建模与仿真方法,并重点阐述了支持虚拟原型的集成框架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产品设计 物理原型 数字原型 虚拟原型 
卫星通信地球站子系统的研究
《软件导刊》2010年第11期36-38,共3页张彩娥 俞伟钧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0KJD480003)
从天馈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出发,根据天线馈线设备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天线的基本结构,设计了双工器的工作与控制,并对极化变换器等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卫星通信地球站跟踪和天线结构。
关键词:地球站 天线馈线 子系统 结构研究 
SmTbCo/Cr非晶垂直磁化膜的制备及其组分影响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4期549-552,共4页俞伟钧 钱显毅 黄致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490291).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基片上成功地制备了(Sm)TbCo/Cr非晶垂直磁化膜,并就薄膜组分对其磁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部分Tb原子取代Sm以后,薄膜仍然具有较高的磁各项异性.薄膜组分为(Sm0.286Tb0.714)31Co69/Cr时,其饱和磁化强度Ms为330 ...
关键词:非晶薄膜 磁特性 垂直磁化 组分影响 
SmTbCo交换耦合双层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4期370-373,共4页俞伟钧 钱显义 黄致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490291)资助项目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SmTbCo交换耦合双层膜并对其磁特性进行研究.所制备的SmTbCo双层膜,是由饱和磁化强度为340 emu/cm3的富过渡金属读出层和矫顽力为5.80 kOe的富稀土写入层构成.通过交换耦合,具有大的饱和磁化强度SmTbCo读出层...
关键词:薄膜 制备 交换耦合 磁特性 
“转柱法测液体粘度”实验中力矩误差的修正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21-24,共4页吴强 俞伟钧 
就“转柱法测液体粘度”实验中的侧面粘滞力矩、端面粘滞力矩和摩擦力矩对实验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导出端面粘滞力矩的计算公式,用它进行误差修正效果明显。
关键词:转柱法 粘滞力矩 误差 
单相闭系统热力学平衡态下热力学能的求解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48-50,共3页俞伟钧 
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在不同物质系统中的不同形式,利用不同热力学系统相应的物态方程及热容量,以及通过求解热力学能微分方程,一般性地求解了气体系统、磁介质系统、电介质系统、电池系统的热力学能,为研究其他热力学系统的特性提供了一...
关键词:单相闭系统 热力学能 
关于“流体静力学矛盾”作用机制的定量分析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67-69,共3页俞伟钧 吴强 
在充满液体的等底等高的各种异型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相等,但对支承容器的面的压力(不计容器质量)并不相等。这是著名的“流体静力学矛盾”。对其作用机制作了具体的定量分析,得出了比较令人满意的解释。
关键词:压力 流体静力学矛盾 定量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