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宏

作品数:30被引量:13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毒素松针褐斑病菌脂肪酸磷脂酰甘油抗寒性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安徽农业科学》《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大学化学》《林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电荷平衡的溶液氢离子浓度方程和溶液pH的精确计算被引量:2
《大学化学》2008年第4期69-72,共4页包宏 胡笳 
提出了基于电荷平衡的溶液氢离子浓度方程及其方程数值解的溶液pH计算通用方法。解决了一些常见酸碱溶液和复杂酸碱平衡体系的溶液pH计算。
关键词:溶液pH 氢离子浓度 电荷平衡 计算 方程 酸碱平衡体系 酸碱溶液 数值解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LA-I的分离纯化及其化学结构被引量:5
《林业科学》2005年第2期86-90,共5页杨斌 叶建仁 包宏 刘吉开 董泽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松针褐斑病菌致病毒素的研究"(批准号 3 9870 62 7)
采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相结合 ,从松针褐斑病菌的PD培养液中分离提纯到一种致毒活性物质LA -I,该物质为无色油状物。紫外扫描显示LA -I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2 0 7nm。在 36 5nm和 2 5 4nm波长下LA -I无吸收。FAB- MS和HRFAB- MS分...
关键词:松针褐斑病菌 化学结构 毒素 分离纯化 液相色谱分离 最大吸收波长 相对分子质量 活性物质 分离提纯 扫描显示 COOH 核磁共振 红外光谱 LA 柱层析 培养液 分子式 谱分析 信号 基团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层析分离及紫外吸收特性研究被引量:3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2期7-11,共5页叶建仁 杨斌 包宏 祁高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870627)
以生测为导向,采用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相结合,从松针褐斑病菌发酵液中分离出3个致毒活性组分m,p和q。经薄层层析检验可知m,q在A,C两个展开系统中Rf值一致,分别为0.57和0.75,且m,q展开后在254nm和365nm紫外光下都呈蓝色荧光,基本认为m和q...
关键词:松针褐斑病菌 毒素 层析分离 紫外吸收特性 森林病害 
泡桐木材变色的物理化学因素被引量:11
《林业科技开发》2003年第4期16-18,共3页苗平 包宏 李崇富 
从化学和物理两个角度分析了泡桐木材变色的主要因素 ,对泡桐木材中变色物质进行甲醇浸提。分别用极性从小到大的石油醚、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 ,将其分成包括水溶性部分在内的 6个组分 ,进行化学试验分析 ,得出泡桐木材中...
关键词:泡桐木材 木材变色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酚类物质 环烯醚萜甙类物质 有机酸 温度 相对湿度 
工科类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z2期56-57,共2页朱丽珺 贾向东 胡笳 包宏 
南京林业大学"第六批重点课程群和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浙江大学国家工科化学基地教学改革项目(200315)
结合林业院校工科类基础化学系列课程的特点,在"减学时"和"重基础"的前提下,对化学系列课程进行了改革,调整了课程体系并优化课程内容,选择优秀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的目的.
关键词:基础化学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溶液化学平衡的本质--粒子传递反应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z1期272-273,共2页贾向东 朱丽珺 胡笳 包宏 
通过对溶液平衡反应的再分析,引入粒子传递反应的新概念,并以此为标准对水溶液平衡体系的反应及参与反应的物质进行再分类.给出了粒子传递平衡的一般定量方法及其可能的应用.
关键词:溶液平衡 粒子传递反应 定量处理方法 应用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LA-Ⅰ和LA-Ⅱ致毒活性研究被引量:2
《林业科学》2002年第4期84-88,共5页杨斌 叶建仁 包宏 刘吉开 董泽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松针褐斑病菌致病毒素的研究"(批准号 3 9870 62 7)
研究比较了松针褐斑病菌 (Lecanostictaacicola)两个致病毒素LA Ⅰ和LA Ⅱ的热稳定性、寄主专化性和最低有效浓度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LA Ⅰ和LA Ⅱ均具热稳定性 ,经沸水水浴加热 15min仍具活性。LA Ⅰ和LA Ⅱ不仅能伤害易感寄主植物...
关键词:LA-I LA-Ⅱ 松针褐斑病菌 毒素 致毒活性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活性的生物检测被引量:4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1期27-31,共5页叶建仁 杨斌 包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9870 62 7)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不仅能伤害湿地松、火炬松等寄主植物的幼苗、针叶、根及愈伤组织 ,对非寄主植物水花生、紫茎泽兰的叶片也有伤害作用。在试验的几种生测材料中 ,湿地松愈伤组织对毒素伤害最敏感 ,湿地松幼苗、幼针叶 ,火炬松幼针叶和...
关键词:松树病害 松针褐斑病菌 真菌毒素 松针褐斑病 生物检测 针刺法 
松针褐斑病菌的产毒培养和毒素粗提方法被引量:12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5期6-10,共5页叶建仁 杨斌 包宏 祁高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9870 62 7)
松针褐斑病菌在PD和M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能产生毒素。在这两种培养基中加入敏感寄主火炬松的针叶浸汁对毒素的产生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甲醇、乙醇、正丁醇、氯仿甲醇 (氯仿∶甲醇 =2∶3)混合溶剂等均能把毒素物质充分提取出来 ,苯、...
关键词:松针褐斑病 真菌毒素 松针褐斑病菌 松树病害 产毒培养 粗提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LA-Ⅱ的分离纯化及其化学结构被引量:11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3期21-25,共5页杨斌 刘吉开 叶建仁 包宏 董泽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9870 62 7)
松针褐斑病 (Lecanostictaacicola)是中国南方松树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松针褐斑病菌的代谢产物中含有可致松针萎蔫的有毒物质 ,经Rp 1 8柱反复分离松针褐斑病菌的次生代谢产物 ,获得有活性的黄色固体物质 ,采用丙酮结晶和重结晶纯化得到...
关键词:松针褐斑病菌 LA-Ⅱ毒素 分离 纯化 化学结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