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成

作品数:10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演员表演艺术戏剧文化背景蹊径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戏剧丛刊》《戏曲艺术》更多>>
所获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哈哈腔声腔生成看小剧种的本体建构与嫡存机制
《戏曲艺术》2021年第1期65-71,共7页王春鹏 孙德成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地方戏曲哈哈腔传承与保护研究”(项目号:201706046)阶段性成果
过于强调剧种特性并不能使我们对小剧种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反而会导致当前研究走向偏颇。开展基于小剧种的案例分析,应是一种能有效切入问题本质的研究路径。哈哈腔从孕育到成熟,鲜活地显示出剧种自身与地方文化生态、方言、民间歌舞...
关键词:哈哈腔 小剧种 剧种本体 
慧寻蹊径别识心裁——评《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82-83,共2页孙德成 
山东是戏剧大省.千百年来,在中华戏剧艺术母体的熏陶和齐鲁传统文化厚重历史积淀的浸润之下,诞生了柳子戏、山东梆子、吕剧、五音戏、柳琴戏、莱芜梆子、茂腔、柳腔、大弦子、两夹弦等几十种戏苑奇葩.其规模之宏博、风姿之纷呈、线索之...
关键词:文化背景 戏剧 山东 地域 传统文化 工作者 
慧寻蹊径 别识心裁——评《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127-128,共2页孙德成 
孙海翔女士的《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是一部慧寻蹊径,别识心裁的理论著作。它紧紧抓住地域文化背景这一视角,从纵横两个方面论述了山东戏剧的历史发展情况和不同地区的不同风貌,给戏剧创作者和研究者许多新的启示。
关键词:文化背景 地域文化 史料 史识 
论演者和观者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81-84,共4页孙德成 王晓红 
表演的本质在于互动,只有存在"此"与"彼",表演才有意义。这种"此"与"彼"泛指任意两者,演者与观者、演者与演者、观者与观者等等。单一化的表演并不构成表演的本质。
关键词:演者 观者 互动表演 
论演员素质被引量:1
《戏剧丛刊》2013年第2期17-23,共7页孙德成 王紫薇 
表演艺术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它不同于其他门类的艺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演员作为创作主体,创造舞台角色形象。说得通俗点,“三位一体”,何为三位一体?这是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第一,演员本人是创作者。这个很好理解...
关键词:演员素质 “三位一体” 创作主体 表演艺术 创作材料 舞台形象 角色形象 表演创作 
互动中的“自我”呈现——互动表演论的核心理念分析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75-77,共3页孙德成 
角色互动观的产生使表演学研究的重心从演者的自我修养与角色塑造转向了观者及其接受活动。表演是一种实在的生活方式,不应该"向生活学习",而应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应该重新定位"表演",将表演推下情境,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
关键词:互动表演 “自我” 演员(表演) 观者 
论演员在舞台上的“假使”和“想象”
《戏剧丛刊》2012年第2期5-7,共3页孙德成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中提出要用“假使”诱导演员在舞台上真实恰当地行动。这种“假使”促使内部动作和外部动作正确地、有机地、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它是一切创作的开端。那么,“假使”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戏...
关键词:舞台行动 演员 “想象”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戏剧演出 规定情境 自然形态 假定性 
论创造人物形象
《戏剧丛刊》2011年第5期34-35,共2页孙德成 
我们曾不止一次地强调生活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艺术起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种升华。对表演艺术而言,创造角色更需要投入到生活的沃土中去。这样说,并不只是一种创作上的美学观念,也是一种表演艺术创作的方法论。
关键词:人物形象 艺术创作 表演艺术 艺术起源 美学观念 生活 方法论 
演员的基本素质浅论
《戏剧丛刊》2010年第4期34-36,共3页孙德成 
演员要利用自身的条件去创造一个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化身为角色”,就必须拥有一定的创作能力。这种创作能力就是演员的各项基本创作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创作素质,演员才有可能向角色靠近...
关键词:创作素质 演员 创作能力 人物形象 相统一 
论北京人艺的演剧学派“心象说”被引量:1
《戏剧丛刊》2010年第3期16-17,共2页孙德成 
在我国,严格来讲,目前还是没有形成一个类似斯氏体系那样的完整、严谨的演剧体系。但是,我国话剧界比较认同的.公认为比较科学、正确、适合我国表演专业国情的创作方法.当属以焦菊隐先生为代表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所创立的“心象说”。
关键词:北京人艺 演剧 心象 学派 创作方法 表演专业 焦菊隐 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