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戍国

作品数:52被引量:8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更多>>
发文主题:礼制明代两晋丧服礼乐制度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湖南社会科学》《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周因殷礼”到“周文郁郁”——西周宗法礼乐制度的建构被引量:8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14-120,共7页陈戍国 陈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礼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3&ZD058)
事情的发展总是由简到繁、由粗到细,宗周的礼乐制度亦不例外,所以"制礼作乐"绝非一蹴而就,亦非一人之功,当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这个"过程"的时间跨度上溯文王下至成康,其间周公所发挥的作用最具代表性。周人损益"殷礼"的最大"创造"在于...
关键词:周礼 礼制 乐制 礼器 
从孟秋时祭、中元节、盂兰盆节看儒释道三教交流被引量:3
《中华文化论坛》2019年第2期112-119,158,159,共10页陈雄 陈戍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传统礼制及其现代价值"(项目编号:12AZD077)阶段性成果
孟秋时祭在先秦时期便已施行,中元节源于汉末道教"三官信仰",盂兰盆节脱胎于儒家宗法伦理和道教荐拔观念。三教交流以魏晋为起点,隋唐时达到鼎盛,出现了儒家尝秋、佛教盂兰、道教中元并行的奇异景象,学术思想三足鼎立。宋明时,三教理论...
关键词: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两汉经学 冯友兰 
“礼坏乐崩”考论
《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2期89-92,共4页陈戍国 陈雄 
'礼坏乐崩'一词渊源于《论语·阳货》中宰我之言:'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用以表达丧期太长则礼乐荒废。《史记·儒林列传》首次将'礼坏''乐崩'连起来表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
关键词:用鼎制度 军事实力 诸侯国 礼乐制度 礼坏乐崩 
“礼坏乐崩”考论被引量:4
《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155-161,共7页陈戍国 陈雄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礼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058)的阶段性成果
"礼坏乐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东周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指的是西周的宗法礼乐制度的崩坏。春秋早中期,由于礼乐行之日久,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大国称霸表现出浓厚的"尊尊"色彩,五礼制度的施行在损益中例...
关键词:礼坏乐崩 礼乐制度 宗法 东周 
道教斋醮科仪对周礼祭祀体系的接受及其意义被引量:2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140-145,共6页邹远志 陈戍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礼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号:13&ZD058);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史部礼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号:14ZDB26)
道教斋醮科仪虽起源于下层民间中的巫祝仪式,但在发展中不断地吸收了先秦周礼祭祀礼制的内容。道教斋醮名称源自先秦周礼,道教斋醮祀神对象及祀神方式多以先秦周礼为基础,道教斋醮器物大多承袭先秦礼制器物规制,道教斋醮礼意也多沿袭先...
关键词:道教 斋醮科仪 周礼 祭祀 
《周礼·地官·媒氏》“判妻入子”诸说考辨被引量:2
《广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167-172,共6页延瑞芳 陈戍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礼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3&ZD058)
《周礼·地官》中有"媒氏"一职,反映了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官府管理男女婚姻的规范与状况。职事中有关于"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的规定,历代经学家对"判妻入子"注释不一,影响到对这句话的理解。其中"判妻"有"娶妻""出妻""娶再嫁妇"...
关键词:《周礼》 媒氏 判妻 入子 赘婿 
论《四库全书·集部》的古代礼学文献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21-126,共6页陈戍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礼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3&LZD058)
《四库全书》由经史子集四部组成,经史子三部并不缺乏礼制礼学文献。《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序》指明,集部含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五等。我们通过研究可知,礼学文献在这五等类之中并不罕见,然其篇幅未必如其他三部...
关键词:《四库全书》 集部 礼学文献 
先秦至两晋旧君故吏之伦发展的学术与政治逻辑——以丧服学为视角的探索被引量:2
《宁夏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183-191,共9页邹远志 陈戍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礼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058);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史部礼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4ZDB26)
《仪礼·丧服》所记"为旧君服"制度意在斩断旧君故吏关系与政治的联结。旧君故吏之伦在周代尚不具备"合礼性"。春秋以后,随着新的君臣观的出现,以私人恩义相维系的旧君故吏关系得到了认同,"为旧君服"的古礼也因之遭致误读。在此背景下,...
关键词:《仪礼·丧服》 为旧君服制度 旧君故吏之伦 经典诠释 政治 
论李东阳诗文之乡土情结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4期143-148,共6页陈冠伟 陈戍国 
明朝大学士李东阳虽然出生于北京,却是湖南茶陵荷木坪村的乡贤。他在以《南行稿》为代表的诸多诗文中表达了对故乡荷木坪的热爱与眷念,反映了其浓郁的乡土情结。李东阳的乡土情结既源于热爱祖国山河与各地风土人情的修养与爱好,也是源...
关键词:李东阳 茶陵 荷木坪 《南行稿》 乡土情结 
从丧服礼视角看西周至晋代师弟子一伦发展的政治逻辑被引量:1
《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138-142,共5页邹远志 陈戍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礼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3&ZD058);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史部礼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4ZDB26)
君师与天地、先祖同为礼之三本,但周代师弟子关系因被政治伦理所掩盖而无相关的丧师礼。春秋以降,官师分离,师的重要性得以显现,师弟子关系为世所重,丧师礼应时而生。汉代选官制度固有的缺陷加上政统对道统控制力的弱化,使得汉末三国师...
关键词:丧师礼 师弟子关系 官师一体 官师分离 政治逻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