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心源

作品数:32被引量:4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现代主义新感觉派诗歌现代诗现代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月刊》《文化与传播》《跨文化对话》《社会科学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技术时代的“侨易”——一个文学的视角
《文化与传播》2024年第6期101-113,共13页杜心源 
在侨易学视野中,物质位移会引发精神质变,而社会制度等环境因素成为两者之间的中介点。这一看法带来启发性的同时,仍保留了“精神”与“物质”二分法的前提,这使对侨易活动的分析易陷入固定模式。在这方面,斯蒂格勒的技术—时间理论是...
关键词:侨易 技术 环境 内在 
“本土”实践与话语规划——对20世纪9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论争的再探讨
《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90-99,共10页杜心源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关于外国文学研究的论争中,形成了“本土/外国”这一二元性命题。中国学者意识到西方问题无法自明性地成为中国的问题,然而在强调外来话语规划的本土转换时,却往往将“本土”作为绝对性的支点,形成“文化身份”的话...
关键词:论争 本土 文化身份 话语规划 细读 
“中国景观”的发现与变奏——现代性语境中的波德莱尔与中国
《思想战线》2021年第6期107-116,共10页杜心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世纪中法文学交流史研究”阶段性成果(19BZW104)。
波德莱尔作品中的中国意象,带有独特的诗意,来自于他现代性体验的极致化。同时,中国意象和其他诗性意象结合在一起,彰显了波氏在现代时间的碎片中重建某种整体秩序的努力。而在中国方面,波氏对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中国新诗有着重要...
关键词:现代性 波德莱尔 中国意象 中国新诗 
视差之见——对侨易学的同一化问题的反思,兼答叶隽君被引量:2
《社会科学论坛》2021年第4期214-226,共13页杜心源 
侨易学方法虽然带有辩证的性质,但由于缺乏客观化的过程,故其辩证法是残缺的。导致这一缺陷的原因在于侨易学预设了目的性的"大道",并使其成为统摄一切的普遍性,仿佛"大道"实在性地蕴含于具体事物之中,这就造成了形而上学理念的同一化...
关键词:大道 同一化 康德 视差 他者 
中外文学交流史的“侨易学”
《跨文化对话》2018年第1期391-401,共11页杜心源 
叶隽的“侨易学”以“观侨取象,察变寻异”为基本方法,达到“物质位移导致精神质变”的鹄的.不仅如此,我们从中还可以窥见“二元三维,大道侨易”的总体精神.用他的话说,即“在棋域之中侨易,在侨易之中寻求道衡;道衡之后又复生一种原初之...
关键词:文学 侨易 易学 基本 观侨 宇宙 视域 
直面中法文学交流的开端——评《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法国卷》
《中国比较文学》2018年第2期209-214,共6页杜心源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法国卷》(以下简称《法国卷》)是钱林森先生自《法国作家与中国》(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和《光自东方来:法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的写作之后,再一次以大量的原文资料为基础,...
关键词:《法国作家与中国》 文学交流史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化 教育出版社 价值层面 
“古典”的诱惑与贫困——评《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希腊、希伯来卷》
《跨文化对话》2017年第1期213-231,共19页杜心源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希腊、希伯来卷》(下文简称《两希卷》)是笔者与齐宏伟、杨巧的合著,本来,在中外文学交流史上,“两希”与中国的互动算不上密切,对中国影响在显性层面上也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如果我们不局限在实证层面,而从符码...
关键词:逻辑 文化 文学 现代性 层面 古典 中国 希腊 交流史 
超越论的幻相和贫困——试论“侨易学”被引量:7
《上海文化》2017年第6期55-61,68+126,共9页杜心源 
"侨易学"理论中存在着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将"自然"与"自由"看作是阶序的上下关系,认为通过精神的上升即可解决现实困境,抵达"自由"的状态,但这一操作似乎未充分考虑各知识领域的自洽性;二是将"文化民族"视为是不证自明的,而忽略了其...
关键词:同一性 本质主义 文化民族 悬置 幻相 
重构“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的历史地形图——评《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被引量:1
《中国比较文学》2016年第3期194-204,共11页杜心源 
在考察当代中国研究外国文学历程的学术史著作中,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申丹、王邦维总主编的六卷7册《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以下简称《新》)是相当突出而且独特的。之所以这么说,不仅是因为其卷轶浩繁,有着“一网打...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 当代中国研究 新中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形图 历史 重构 学术史著作 
翻译的他性——谢默斯·希尼的《贝奥武甫》与爱尔兰语境中的后殖民翻译被引量:1
《中国比较文学》2016年第1期109-120,共12页杜心源 
谢默斯·希尼的《贝奥武甫》译本否弃了意义固定化的"隐喻性"翻译,而致力于历史语境中的"转喻性"翻译。他的翻译立足于为英国和爱尔兰之间特殊的历史经验和复杂的语言关系所展开的对殖民性的批判。通过对《贝奥武甫》的"异"的特质的开发...
关键词:谢默斯·希尼 《贝奥武甫》 翻译 他性 去殖民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